我国推进我国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效果果、评价及相关建议
本文关键词:我国推进我国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效果果、评价及相关建议
【摘要】:针对2005-2015年31个省份的相关统计数据,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五大目标为因变量,以"两化融合"领域的要素投入为自变量,通过控制区域和年份指示变量,开展一系列面板回归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为中国31个省份落实《中国制造2025》、继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出了相关建议: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特别是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以提高工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教育,增加工业和信息产业就业人员,以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业增加值能耗;要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同时也要更加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
【作者单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
【关键词】: 两化融合 新型工业化 智能制造
【分类号】:F49;F424
【正文快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成微1“两化融合”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并逐渐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传统工业的巨大变革。信息化不仅成为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的高效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昕;;智能制造方兴未艾[J];装备制造;2013年09期
2 杜品圣;;智能工厂——德国推进工业4.0战略的第一步(上)[J];自动化博览;2014年01期
3 竺坚;;加快安徽智能制造产业爆发增长的政策建议[J];安徽科技;2014年01期
4 ;中科院集成化激光智能制造及柔性加工系统通过验收[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4年04期
5 路甬祥;;走向绿色和智能制造——中国制造发展之路[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10年03期
6 幸权;柴宗明;;智能制造关系中国制造业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4期
7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会员大会暨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在湖南湘潭举行[J];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12期
8 ;三部门组织实施智能装备发展专项 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2年05期
9 ;智能制造科技和机器人科技规划发布[J];工具技术;2012年05期
10 ;智能制造“十二五”规划强调机器人为培育重点[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东朝莉;;智能制造推动建材装备向高端发展[A];中国水泥行业设备管理模式创新技术交流会文集[C];2013年
2 路甬祥;;绿色、智能制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A];201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主旨报告[C];2010年
3 邬雁忠;;智能制造——提升企业新的竞争力[A];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闻;三部委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装备专项[N];中国纺织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许琦敏;借力3D打印迈入“智能制造”[N];文汇报;2013年
3 辛文;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签约并揭牌[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闵杰;培育智能制造 创新生产模式[N];中国电子报;2013年
5 记者 张梅 沈谦 实习生 鲁燕;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N];陕西日报;2013年
6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第一总经理 贝诺·彭泽 翻译 本报驻德国记者 郑红;智能制造带来巨大商机[N];人民日报;2014年
7 记者 江萌 胡弦;江城发力智能制造[N];湖北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杨明;京津冀携手推动智能制造协同发展[N];中国工业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 智能制造产业率先提速[N];中国工业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王婷如;路甬祥:中国走向绿色、智能制造[N];中国工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利;装备制造企业前向物流智能平衡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忠华;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系统实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煜;安徽省智能制造装备业政策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3 杨跞;市场导向视角下智能装备产品的模块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45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045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