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晚清史书编纂体例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以汉译西史《万国通鉴》和东史《支那通史》、《东洋史要》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2-03 11:45

  本文关键词: 《万国通鉴》 《支那通史》 《东洋史要》 史书编纂体例 章节体 出处:《河北学刊》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史书编纂体例是对历史如何进行组织安排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方面。晚清是中国史书编纂体例发生重要转变的时代,史书编纂上最关键的变化是引入了章节体。以往学者在讨论章节体史书时,或以为该体例是传统纪事本末体的逻辑发展,或认为是以日本东洋历史教科书为蓝本的。在晚清史书编纂体例变化的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着一个由卷章段体到章节体转变的过程。其中有诸多转变的环节。本文认为最早的卷、章、段合成的史书体例出现于19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的外国史书体例中,其中第一环节为美国传教士谢卫楼编译的《万国通鉴》,该书卷章段体例是影响后来章节体史书的一个重要过渡环节,是最为接近于后来章节体的史书之一,为后来国人接受日本学者以章节体所编纂的中国通史作了重要的铺垫。第二环节为上海东文学社出版的那珂通世《支那通史》和桑原骘藏的《东洋史要》,两书引入了较为成熟的章节体史书体例和较早采用了历史分期法,首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一种编写中国历史教材的崭新形式,即不仅可以章节体的形式,而且以历史时期划分来还原中国历史的本相。中国史家柳诒徵和夏曾佑等在重新思考与改造传统史书编纂形式的过程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借鉴了日本章节体中国通史的形式。
[Abstract]:The style of compilation of historical books is a form of organizing and arranging history and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The late Qing Dynasty was the era of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style of compilation of Chinese historical books. The most crucial change in the compilation of historical books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hapter style, which was considered by scholars to be the 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ronicle. Or think it is based on Japanese oriental history textbook.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istory compilation style changes. In fact, there is a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from volume section to chapter body. Among them, there are many changes. This paper thinks that the earliest volume, chapter. The synthetic style of historical books appeared in the style of foreign history books introduced in 1880s, the first link of which was compiled by Xie Weilou, an American missionary. The style of the book's volume and chapter is an important transitional link to influence the later chapters, 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close to the later chapters. The second link is the general history of ** published by Shanghai East Literature Society and the History of the Orient by the stallion of Sangyuan. The two books introduced a more mature style of chapters and history books and used 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staging earlier, showing the Chinese for the first time a new form of compiling Chinese history textbooks, that is, not only the form of chapters. Chinese historians Liu Yizheng and Xia Zengyou are in the process of rethinking and reforming the traditional forms of historical compilation.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draw lessons from the form of Chinese general history in Japanese chapter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中国传统历史撰述的题材种类很多,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中有一个概括,称主要的不过五种,即编年体、传记体(即纪传体)、典志体、纪事本末体和记言体[1](P266—267)。18世纪时,章学诚已提出改进历史编撰方法的主张,他认为传统史书占统治地位的纪传体,存在着难以反映史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秋梅;“近代”、“近世”,历史分期与史学观念[J];史学史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张广智;傅斯年、陈寅恪与兰克史学[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3 白燕;从“洋教习”到“外国专家”——北京大学聘请外籍教师百年回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李秀琴;谈用现代技术整理研究古文献[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5 肖宗志;政府行为与废科举后举贡生员的出路问题[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6 瞿林东;继承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史思想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邱国盛;从戊戌维新看近代北京、上海的城市互动[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8 李超;中国近代司法审判权的构建途径:权力重构与制度移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高长青,杨丽梅;古类书衰落探源[J];图书与情报;2001年03期

10 陈军;先秦诸子文献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图书与情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俞兆平;;新人文主义与闻一多的《诗的格律》[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2 李细珠;;倭仁与道咸同时期的理学[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高瑞泉;;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法周;;“五四”保守主义社会选择的两种取径——从梁漱溟到学衡派[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臧运祜;;近代中日关系与中国民族主义——以六个关键年度为视点的考察[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有威;许金生;;雾里看花——1930年代日本人眼中的国民党“蓝衣社”[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李兆祥;;晚清以总理衙门为主轴的外交体制形态研究[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任天豪;;清季使臣群体的变迁及其历史意义[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2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3 丁晓原;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苏州大学;2001年

4 屈永华;国民意识的觉醒与传统法律的近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贾建飞;晚清西北史地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10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悦;诗与思之和谐交融——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意象思维[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士义;留美幼童与留日学生归国就业比较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D];苏州大学;2001年

4 彭江;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邓绍根;《万国公报》传播近代科技文化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欣瑞;基督教与近代陕西社会[D];西北大学;2001年

7 丁海燕;论《吕氏春秋》的史学成就[D];西北大学;2001年

8 钟来全;董仲舒历史发展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岐梅;晚清改良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赵晓东;传统与现代的碰撞[D];西北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487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487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c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