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礼运》社会理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9 08:44
  大同理想有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指《礼记·礼运》“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文中使用此意时加引号注明,这是狭义上的“大同”;一指儒家的大同理想,它包括《礼运》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天下为家”的“小康”理想以及“连不相及、动不相害”的“大顺”理想,文中使用此意时多用“《礼运》社会理想”或“儒家的大同理想”表达;一指更广意义上的大同,泛指不同学派、不同时期各种形式的社会理想,如墨家的大同理想,康有为的大同理想等。社会理想诸家有之,就其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来看,各家有着较强共识,而儒家的社会理想在百家之中无疑最为耀眼,其影响也最为久远。《礼记·礼运》篇有“大同”、“小康”和“大顺”三大社会理想,“大同”理想是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它也是儒家终极的道德理想;“小康”理想是现实政治理想,它是“大同”理想的次级阶段,达至“大同”必经由“小康”;篇末之“大顺”是接着“小康”而讲,它是社会生态理想,是“大同”、“小康”的重要补充,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我们视这个整体为儒家的大同理想。《礼运》“大同”理想描绘了一幅人际和谐的美丽画卷。它并不是凭空创想的产物,它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理论渊源和社会基础...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 《礼记》研究成果综述
    三、 《礼运》研究成果综述
    四、 研究方法、重难点与创新
第一章 《礼运》“大同”理想
    第一节 “大同”理想渊源考辩
        一、 “大同”理想形成的历史渊源
        二、 “大同”理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三、 “大同”理想形成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大同”理想的特点
        一、 “天下为公”的社会制度
        二、 “选贤与能”的政治要求
        三、 “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
    第三节 “大同”理想与诸家社会理想
        一、 “大同”理想与墨家社会理想
        二、 “大同”理想与道家社会理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礼运》“小康”理想
    第一节 “天下为家”的社会制度
        一、 权力私有制
        二、 以礼义为纪
        三、 “礼”与其它主要范畴
    第二节 任贤思想
        一、 尊贤和举贤
        二、 任贤之标准
        三、 任贤之落实
    第三节 民本思想
        一、 贵民:民为贵君为轻
        二、 富民:因民利而利之
        三、 教民:申以孝悌之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礼运》“大顺”理想
    第一节 “大顺”理想的形成
        一、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二、 “仁者爱人”的道德观
    第二节 “大顺”理想的特点
        一、 “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观
        二、 “仁民爱物”的生态爱护观
        三、 “节用御欲”的生态消费观
        四、 “圣王之制”的生态管理观
    第三节 “大顺”理想对汉儒、宋儒的影响
        一、 董仲舒“泛爱群生”的生态爱护观
        二、 周敦颐以“诚”为本的生态道德论
        三、 张载“民胞物与”的生态伦理准则
        四、 程朱“天人一理”的生态整体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礼运》社会理想的历史影响及其它
    第一节 “大同”理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 “大同”理想对古代农民起义和思想家、政治家的影响
        二、 “大同”理想对近代农民运动和改良派、革命派的影响
    第二节 “大同”理想与西方理想社会的比较
        一、 “大同”理想与柏拉图的“理想国”
        二、 “大同”理想与西方空想社会主义
        三、 “大同”理想与马克思共产主义
    第三节 《礼运》社会理想的现代意蕴
        一、 “民本”:实现中国梦的出发点落脚点
        二、 “仁爱”:实现中国梦的生态道德基础
        三、 “礼让”:实现中国梦的基本伦理规范
        四、 “诚信”: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素质要求
        五、 “敬老养老”:实现中国梦的文明体现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儒家大同理想与中国梦[J]. 王杰,任松峰.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4(02)
[2]论“孔颜乐处”的生态道德境界——基于宋明理学的分析[J]. 薛勇民,马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3]诚信与爱:第一个中国梦[J]. 陈少峰.  中国德育. 2013(15)
[4]礼乐政教的心性论奠基——孟子礼乐论及其思想史效应[J]. 张树业.  中国哲学史. 2012(03)
[5]周敦颐的生态伦理思想[J]. 洪梅,李建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1)
[6]孙中山的大同理想及其意义——兼与康有为等人比较[J]. 魏义霞,高志文.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05)
[7]青年毛泽东大同思想述评[J]. 张恒俊.  湖南社会科学. 2011(05)
[8]孔子的社会理想[J]. 赵士孝.  孔子研究. 2010(04)
[9]子游生年与《礼运》的可信性问题[J]. 杨朝明,卢梅.  史学月刊. 2010(07)
[10]禅让说[J]. 王士俊.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1)

博士论文
[1]二程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 洪梅.中南大学 2012
[2]“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 宋立林.曲阜师范大学 2011
[3]礼乐生活[D]. 成守勇.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礼记》文学研究[D]. 卢静.陕西师范大学 2007
[5]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D]. 王公山.山东大学 2005
[6]《礼记》成书考[D]. 王锷.西北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礼记》所见的礼学和人的完善思想初探[D]. 曹国洲.西北大学 2011
[2]《礼记》对“礼”的人文诠释[D]. 鲁婷.山东师范大学 2011
[3]“大同”源流论要[D]. 黄芳芳.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三礼”鬼神观研究[D]. 赵中华.山东大学 2010
[5]《乐记》心性论研究[D]. 余进江.山东大学 2010
[6]《礼运》篇研究[D]. 卢梅.曲阜师范大学 2010
[7]张载的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D]. 王秀玮.河北师范大学 2009
[8]《礼记·礼运》中的礼治思想研究[D]. 时维超.西南大学 2009
[9]西周礼制初探[D]. 何青蓝.西南政法大学 2007
[10]中国历史上的大同思想[D]. 裴艳.东北财经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06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006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0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