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陶艺与影像结合的表现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9 05:34
随着数字全球化的到来“图像时代”正在转向“影像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革新作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加速推动了大众文化的演变进程,也给当代艺术和当代视觉文化带来巨大冲击。技术改变着艺术的形态、展示方法、传播途径和接受方式。陶艺与影像的结合正是艺术与技术的碰撞,传统的陶瓷材料被赋予了新的技术语言。新技术的不断更迭,调动艺术家的探索精神致使陶艺创作的形式、呈现的内容不断更新。本文运用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影像介入陶瓷艺术的类型分为陶瓷影像和影像陶艺两种。影像陶艺作为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文章详细阐述了影像介入陶艺不仅拓展了陶艺创作的空间维度,还延展了创作主体的情感观念。并且打破了架上陶艺原本单一的展示空间,给观者带来交互式、沉浸式的感知觉体验。当代陶艺具有多元的、综合的、个体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影像以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与陶艺结合,每一种结合方式都为艺术家创作带来全新的视角,让陶艺创作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展示更立体全面。而两种媒介的跨界组合也引发出新的问题,材料边界的模糊与作品难以归类,陶艺与影像的结合在带来新形式的同时也产生出新的接受美学。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白南
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引言9图1白南准影像作品影像艺术最初是作为一种记录观念艺术和表演的手段产生的。从此类艺术形式的发端便被赋予了强烈的观念性,其表现形式多样,例如单屏影像、多屏影像,电视播放与装置艺术和表演的集合,影像的特殊属性对人们感知空间物体和时间的方式产生着普遍的影响。影像艺术构成材料和传播方式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影像既不是对主体观念的单纯表现,也不是对客体的简单模仿,而是主体对客体意义的发现与解释,而对其理解更具有开放性。当然在这里的解释不是靠概念而是靠直观,不是以理性的推论为媒介,而是以感性形式为媒介。所谓影像本体,兼含了“本”和“体”。本是根源,是人性,是“生活世界”的历史性,空间的时间性,生活方式的内在性。体是艺术元素的整体性,是形式的功能体系,是形式的空间性。对于影像接受的过程是一个从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影像的介入对陶艺展示的体验感受从最直接的感觉与知觉体验,到影像的画面内容、景别、镜头调度、色彩、声音与光线、语言等等提升了观者的感知觉,使观者进入到一个多维的空间。它引领观者进入影像的虚拟世界,认知陶艺的发生过程与创作主体的情感叙事。观者进一步发挥想象,联想个人的实践经验、生活环境、社会现实等因素综合起来与影像内容产生共鸣程度。陶艺作品不在是独立静态的展示,艺术家亦可营造更有深度的展示空间,增强观者与作品的互动与沉浸式体验观众可以在了解整体故事与人物背景下对作品的内容进行重新的阐释,延展出具有特殊意义的新信息,深刻理解、反思和把握作品的意蕴。
《瓷路》
本文编号:3401119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白南
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引言9图1白南准影像作品影像艺术最初是作为一种记录观念艺术和表演的手段产生的。从此类艺术形式的发端便被赋予了强烈的观念性,其表现形式多样,例如单屏影像、多屏影像,电视播放与装置艺术和表演的集合,影像的特殊属性对人们感知空间物体和时间的方式产生着普遍的影响。影像艺术构成材料和传播方式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影像既不是对主体观念的单纯表现,也不是对客体的简单模仿,而是主体对客体意义的发现与解释,而对其理解更具有开放性。当然在这里的解释不是靠概念而是靠直观,不是以理性的推论为媒介,而是以感性形式为媒介。所谓影像本体,兼含了“本”和“体”。本是根源,是人性,是“生活世界”的历史性,空间的时间性,生活方式的内在性。体是艺术元素的整体性,是形式的功能体系,是形式的空间性。对于影像接受的过程是一个从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影像的介入对陶艺展示的体验感受从最直接的感觉与知觉体验,到影像的画面内容、景别、镜头调度、色彩、声音与光线、语言等等提升了观者的感知觉,使观者进入到一个多维的空间。它引领观者进入影像的虚拟世界,认知陶艺的发生过程与创作主体的情感叙事。观者进一步发挥想象,联想个人的实践经验、生活环境、社会现实等因素综合起来与影像内容产生共鸣程度。陶艺作品不在是独立静态的展示,艺术家亦可营造更有深度的展示空间,增强观者与作品的互动与沉浸式体验观众可以在了解整体故事与人物背景下对作品的内容进行重新的阐释,延展出具有特殊意义的新信息,深刻理解、反思和把握作品的意蕴。
《瓷路》
本文编号:3401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01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