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佛教与宋前叙事文学的悼祭主题

发布时间:2021-10-25 05:17
  中国的悼祭文学主题贯穿整个文学史,而佛教的传入对悼祭文学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悼祭对象角度入手,通过对比佛教传入前、后悼祭文学主题所呈现的异同来透视外来文化对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受佛教影响较大并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有三种:自悼,包括悟前生类故事、反阳类故事、超度类故事;悼妓,包括色欲考验类、菩萨点化类、锁骨菩萨类;悼僧,包括舌头不腐、佛舍利崇拜、佛塔祭悼等。悼祭文学表现形态的不同根源于文化差异。此前的文学受儒家思想影响具有根深蒂固的惯性,佛家思想则作为一种外力对其产生强烈的冲击。具体表现为:儒佛两家悼祭倾向不同;二者的生命观不同;他们的丧悼行为分别承载着不同的功利观。另外,儒佛两家思想在某些问题上不谋而合使这种融合成为可能。二者具有共同的客观效果:伸张人间正义;警示作恶之徒;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样的道德自我完善,殊途同归;在这两种思想影响之下的中国小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具有说教性质。融合后的悼祭观冲淡了文学的悲剧色彩。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关键词
一、国内外关于悼祭文学主题研究的现状
二、佛教传入前悼祭文学的形态
三、佛教对悼祭文学的影响在宋前叙事文学中具体表
    (一) 自悼
    (二) 悼妓
    (三) 悼憎
四、儒、佛两家悼祭观的比较
    (一) 儒、佛思想影响下悼祭观的差异性
    (二) 儒、佛思想影响下悼祭观的共同性
五、结论
英文提要
注释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域冥府游历故事对中土的影响[J]. 王青.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2]冯燕母题的佛经文献考原——妇女观和侠义情爱观的一个跨文化个案[J]. 王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3)
[3]《中国哲学史》撰稿格式[J].   中国哲学史. 2001(04)
[4]佛教因果说与中国文学[J]. 赵杏根.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0(01)
[5]文化人类学[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5(04)
[6]《老子》研究的新成果——黄钊《帛书老子校注析》述评[J]. 李中华.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6)
[7]钱钟书妙喻录[J].   新闻爱好者. 1992(06)
[8]评《中国文化概论》[J]. 方克立,曹耀明.  哲学研究. 1989(01)
[9]论南北朝的“释氏辅教之书”[J]. 李剑国.  天津师大学报. 1985(03)



本文编号:3456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56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6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