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造作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造作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造作历史,在古代,中国生产造作的瓷器、丝绸享誉世界。在造作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逐渐形成了一整套造作管理制度。中国的造作管理历史从西周就已经开始了,从应经出土的文物看,在秦汉时就已经有了具体详细的造作管理法律。中国的造作管理制度在唐朝逐步完善,构成了此后中国封建社会造作管理制度的雏形。以《唐律》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法令也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造作法律的基本框架。在唐以后的封建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造作水平的提高,中国封建社会的造作管理制度和造作法律也随之更加详细和规范。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形成了包括造作标准制度、造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造作申报制度、造作检验制度和造作责任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并形成了一个完善、严密的体系。在中国古代,国家对私营造作的管理和干预主要是通过对市场的监管来完成的。通过对市场的造作产品进行检查和监管,查处那些短狭、行滥的造作产品,从而规范造作活动。而国家对官营的造作管理十分严格,造作活动的所有阶段都在国家的监控之下。国家制定器物、建筑等的造作法式,官营的造作活动都必须依照相应的法式进行。中国古代的造作管理制度和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法律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法制特点也体现在造作管理制度中。工匠在从事造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带有浓厚等级秩序色彩的封建礼法制度,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中国古代对于关系到人民生活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造作产品的造作规范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中国古代的造作管理制度是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一部分,体现出了鲜明的本土化色彩,也展示出了中国古代先进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造作 中国古代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一、中国古代造作法律的源流考8-14
- (一) 先秦时期的造作法律8-10
- (二) 秦汉时期的造作法律10-11
- (三) 唐朝的造作法律11-12
- (四) 唐以后的造作管理法律12-14
- 二、中国古代重要生产门类的造作法律的基本内容14-27
- (一) 中国古代关于铸币的法律规定14-15
- (二) 中国古代关于布帛造作的法律规定15-17
- (三) 中国古代关于军器造作的法律规定17-20
- 1、先秦时期的军器造作法律规定17
- 2、唐朝的军器造作法律规定17-18
- 3、宋、元时期的军器造作法律规定18-19
- 4、明、清时期的军器造作法律规定19-20
- (四) 中国古代关于“车服器物”造作的法律规定20-23
- 1、服饰的造作法律规定21-22
- 2、车舆的造作法律规定22-23
- 3、其他器物的造作法律规定23
- (五) 中国古代关于房屋建筑的造作法律规定23-25
- (六) 中国古代关于度量衡器造作的法律规定25-27
- 三、中国古代造作法律制度基本形成27-36
- (一) 成立了专门的造作管理机构27-30
- 1、唐以前的造作管理机构及其职能27-28
- 2、唐、宋时期的造作管理机构及其职能28
- 3、元、明、清时期的造作管理机构及其职能28-30
- (二) 建立了完善的造作法律制度30-36
- 1、建立了完善的造作标准制度30-32
- 2、建立了造作活动的申报制度32-33
- 3、建立了造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33-34
- 4、建立了造作产品的检验制度34-35
- 5、建立了造作责任制度35-36
- 四、中国古代造作法律制度的实施与评价36-41
- (一) 中国古代造作法律制度的实施36-38
- 1、有关“造作不如法”的案例36-37
- 2、有关“织造违禁龙凤文缎疋”的案例37
- 3、有关“擅造作”的案例37-38
- (二) 中国古代造作法律制度的评价38-41
- 1、对私营造作的监管相对松弛38
- 2、对官营造作部门的造作进行严格的监管38-39
- 3、中国古代的造作法律制度带有鲜明的礼法色彩39-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赵克生;明代私阉之禁[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刘倩;;元西域人华化之先导蒲寿[悸踇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朱琳;明清徽州女子婚龄浅探——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8 陈友冰;;论梅尧臣涉农诗的文学个性及其史学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王艳;;北宋汴渠水利工程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10 张显运;;宋代耕牛牧养技术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5 孙文政;孙仁;;金东北路界壕边堡建筑时间考[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6 屓甯;;从《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中“西宁青海番夷成例”看少数民族典籍对史学专题的研究价值[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7 李华伟;;基督徒的文化认同与乡土文化变迁的模式——从理念与符号的视角来探讨豫西李村基督徒在葬礼上的冲突与调适[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8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6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闫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魏蔚;关于契丹建辽的几个重大史实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霍旭东;从汝窑、修内司窑和郊坛窑的技术传承看宋代瓷业的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高洁;明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7 陈銮;元代地方监察法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9 闻以军;遗失物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高璇;两宋时期的海陆民间对外贸易[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3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2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