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国封建社会“言语犯罪”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10:20

  本文关键词:中国封建社会“言语犯罪”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封建社会 “言语犯罪” 诽谤 妖言


【摘要】:根据对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言语犯罪”的立法演进及立法内容的考察发现,中国封建社会的“言语犯罪”的产生是基于封建社会皇权至上、宗法等级制度以及法律的工具主义观念等特定的政治文化基础之上,,在内容上,“言语犯罪”包括了诸如“妖言”、“诽谤”、“非所宜言”以及“诅詈祖父母”等罪名。 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言语犯罪”立法与司法实践的梳理,我们发现,封建社会的“言语犯罪”有其特定的生成逻辑和深层次的原因。同时,“言语犯罪”也对封建社会的稳固与发展及其衰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言语犯罪”在不同的朝代的法定化对当时的政治统治秩序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对于防止政权被颠覆、稳定民间秩序以及保证臣民的效忠思想的稳定性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罪名界定的随意性以及司法程序的非严格性,导致封建社会的“言语犯罪”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并从长远看来,不利于封建政权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封建社会 “言语犯罪” 诽谤 妖言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8
  • 一、 问题的缘起及本文的研究意义8-10
  • 二、 本文的理论框架10-12
  • 三、 文献综述12-18
  • 第一章 中国封建社会“言语犯罪”的界定及立法演进18-32
  •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言语犯罪”的概念及分类18-23
  • 一、 “言语犯罪”释义18-19
  • 二、 中国封建社会“言语犯罪”的概念界定19-21
  • 三、 中国封建社会“言语犯罪”的分类21-23
  • 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言语犯罪”的特点23-24
  • 一、 强调犯罪行为的主观故意23
  • 二、 犯罪行为的主体以文人为主23
  • 三、 多以皇权为侵犯客体23-24
  • 四、 罪与刑确定的主观任意性24
  • 五、 刑罚的苛严性24
  • 第三节 中国封建社会“言语犯罪”的立法演进24-30
  • 一、 “言语犯罪”政治文化基础24-26
  • 二、 “言语犯罪”的立法发展26-30
  • 本章小结30-32
  • 第二章 中国封建社会“言语犯罪”的司法运行32-46
  • 第一节 封建社会司法审判制度的特质32-35
  • 一、 儒家伦理:司法审判的指导性原则32-33
  • 二、 人身特权:等级身份的司法体现33-34
  • 三、 皇权至上: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34
  • 四、 口供刑讯:证据的采纳与适用34-35
  • 第二节 “言语犯罪”案件的告劾与受理35-38
  • 一、 “言语犯罪”的告劾35-38
  • 二、 “言语犯罪”案件的受理38
  • 第三节 “言语犯罪”的审判机关与审讯方式38-40
  • 一、 “言语犯罪”案件的审判机关39
  • 二、 “言语犯罪”的审讯方式39-40
  • 第四节 “言语犯罪”的定罪与量刑40-45
  • 一、 “妖言”的罪与罚40-41
  • 二、 “诽谤”的罪与罚41-43
  • 三、 “非所宜言”的罪与罚43
  • 四、 “诅詈祖父母”的罪与罚43-45
  • 本章小结45-46
  • 第三章 封建社会“言语犯罪”的成因、影响及当代审视46-59
  • 第一节 “言语犯罪”法定化的原因分析46-50
  • 一、 维护专制王权与君主权威的需要46-47
  • 二、 稳定封建社会秩序的需要47-49
  • 三、 控制言论与钳制思想的需要49-50
  • 第二节 “言语犯罪”对封建社会中的影响50-54
  • 一、 “言语犯罪”演化为维护封建秩序的武器50-51
  • 二、 “言语犯罪”成为导致君臣隔阂的藩篱51-52
  • 三、 “言语犯罪”是造成冤狱不绝的土壤52-53
  • 四、 “言语犯罪”是社会矛盾淤积的渊薮53-54
  • 第三节 封建社会“言语犯罪”的当代审视54-58
  • 一、 言论自由的法治价值54-55
  • 二、 我国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及法律界定55-56
  • 三、 我国保护理性言论自由的立法完善路径56-58
  • 本章小结58-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良炽;中国古代诽谤罪兴废时间考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2 武乾;中国古代对巫术邪教的法律惩禁[J];法学;1999年09期

3 李迎春;;犯罪中的言语现象与犯罪言语识别[J];公安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4 方燕;;宋代讹言的传播与控制[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5 赵凯;;社会舆论与秦汉政治[J];古代文明;2007年02期

6 蔡明伦,夏莉芳;明中后期言官蜕变的原因[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赵玉环;;论宗法制度对我国古代法制的影响[J];管子学刊;2011年01期

8 贾文龙;宋代“妖言”罪源流考[J];河北学刊;2002年02期

9 王子今;;从“处士”到“议士”:汉代民间知识人的参政路径[J];河北学刊;2007年05期

10 赵凯;;汉代辟谣与舆论危机应对[J];河北学刊;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蕾;唐代文人与法律[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4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24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0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