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失范——规范僭越与规范缺位
本文关键词:论社会失范——规范僭越与规范缺位
【摘要】:我国的社会控制手段已经实现了从道德到法律的转移,但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却出现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双重失范。其原因主要在于法治的缺陷,而根本则在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社会整体环境。为了矫正社会失范,必须双管齐下,实现法律与道德的有机联动。
【作者单位】: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社会失范 规范 僭越 缺位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律制度与社会建设的和谐》(项目编号:05&ZD04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052
【正文快照】: 犯罪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永远也不会过时,其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展现出不同的面向,并将在持续的探究与不断的争论中,塑造着犯罪学理论自身的品格并在更长远的未来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变革。其中,社会失范问题就是一个历久弥新、愈研愈深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玉珍;转型期中国社会失范与控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许思义;;对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再认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范翠红;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政治文化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包先康;李卫华;;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理念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刘伯兰;谈建俊;;行政权力与社会经济运作之间的关系——王船山经济法律思想研究之一[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彭小龙;;陪审团审理微观制衡机制考察——一个以美国为对象的分析实证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7 朱富强;;三位一体的人类合作之扩展秩序——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原理之述评[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8 刘文,吕世伦;论权利意识与法治[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9 张扩振;汪进元;王X;;经济宪法学理论框架建构新探[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王天玉;;就业权:理论、制度与类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丹;戴玲;;我国转型期社会失范与重建模式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2 李强;;社会失范与宪法、宪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期
3 郭星华;刘正强;;当代中国互构中的社会失范与社会矛盾[J];探索与争鸣;2007年06期
4 霍利 ,马迅 ,鹰子;全球化和社会失范——走向世界新秩序途中的问题和机遇[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8年11期
5 张莉;;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问题——对彭宇案的解读[J];法制与社会;2010年02期
6 夏玉珍;转型期中国社会失范与控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王强;社会问题和社会失范的类型、成因、对策雏议[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8 戚瑞丰;社会失范与青少年道德教育困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2期
9 韩笑莲;王广郊;;社会失范理论——浅析迪尔凯姆和默顿的犯罪学思想[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贾高建;社会转型中的失范问题[J];理论前沿;2003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岳蓉;;1932—1992年泰国社会失范的历史根源[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2 张敏;;《新青年》伦理关怀与当时社会失范的关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陈礼弼;李国和;;对贵州色情现象的社会学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中仕;用核心价值观矫正社会失范[N];浙江日报;2014年
2 媒体评论员 三九木;学生暴力事件根在成人社会失范[N];中国教育报;2014年
3 ;对变革时期社会失范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魏诗煌;变革时期的社会失范与制度供给[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黄卫平;民营企业家落马折射的社会失范[N];经济日报;2005年
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化与农民的现代化问题研究”负责人 上海大学教授 邓伟志;带着新理念走进改革“深水区”[N];光明日报;2014年
7 郑莉;社会管理之社会基础秩序篇[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8 高晓虹 姜倩;社会组织:与政府和市场并行的链合力量[N];东莞日报;2011年
9 许英;探讨城市社区新秩序的构建[N];吉林日报;2011年
10 郭立场;完善社保缓冲社会失范焦虑[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巨澜;失范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娟;中国转型期社会失范问题负面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艾旭;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D];湘潭大学;2011年
3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桑e,
本文编号:1031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031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