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拉德布鲁赫公式
本文关键词:再访拉德布鲁赫公式
更多相关文章: 拉德布鲁赫公式 法概念 法效力 法理念 必要条件说
【摘要】:拉德布鲁赫公式具有普遍的法理论意义,既有研究可以分为描述、规范-分析与适用三个层面。在规范-分析的层面上,该公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否认公式与不能容忍公式。以二元论讨论框架为基础进行分析,否认公式是法概念命题,体现文化相对主义,属于观察者视角下理论理性的范畴。而不能容忍公式是法效力命题,体现伦理学相对主义,属于参与者视角下实践理性的范畴,两者的性质并不相同。尽管如此,在司法适用时否认公式却可能构成不能容忍公式的"必要条件"。理解拉德布鲁赫公式的关键在于把握拉氏的法理念学说,即正义、合目的性和法的安定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法律体系的融贯性论证与建构:理论问题及其中国样态”
【分类号】:D90
【正文快照】: 一、引言:背景与意义1946年8月,当纽伦堡审判已接近尾声、而德国各地对纳粹十二年统治期间涌现的诸多“合法恐怖”事件的审判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时德国最重要的法学家之一、前魏玛时期司法部长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Gustav Radbruch,1878-1949)在《南德意志法学家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柯岚;;拉德布鲁赫公式的意义及其在二战后德国司法中的运用[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林海;;哈富论战、拉德布鲁赫公式及纳粹法制迷案——从历史视角透析理论问题[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Z1期
3 钱锦宇;;拉德布鲁赫公式的限度与法官的统治[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3期
4 柯岚;;拉德布鲁赫公式与告密者困境——重思拉德布鲁赫-哈特之争[J];政法论坛;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昭振;;刑法知识转型与实质刑法解释的反形式主义[J];法学评论;2013年05期
2 曹燕;;我国集体协商制度实证主义建构的法哲学反思[J];法学论坛;2012年02期
3 左平凡;;康菲中国溢油事件法律适用溯及既往的法理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铃木敬夫;宋海彬;;中国的拉德布鲁赫研究——原秀男博士逝世二十周年纪念[J];太平洋学报;2009年12期
5 泮伟江;;英国法律实证主义传统及其超越[J];清华法治论衡;2012年01期
6 陆宇峰;;现代国家、国家理性与政治决断——基于系统理论的概念重构[J];清华法治论衡;2013年01期
7 王昭振;;刑法解释立场之疑问:知识谱系及其法治局限——一种法学方法论上的初步探讨[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5期
8 刘春兴;;“哈特-富勒”论战的回顾与反思——文化进化背景中的法律与道德关系[J];嘉兴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福贵;王聪;;公正如何做是好:徘徊于“两个效果”之间——以“善良的罪犯”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智;偏离方向的哈特—富勒“告密者案件”之争[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常永达;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和最高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佩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理论述评[D];西南大学;2011年
2 于宝安;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思想浅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温波;论拉德布鲁赫价值相对主义法哲学[D];海南大学;2010年
4 付明地;价值相对主义法哲学发展及路径探析[D];海南大学;2012年
5 王雪萤;刑法中的法令行为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6 张文静;“天道”、“复仇”、“义”:《水浒传》正义思想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叶茂;拉德布鲁赫相对主义法哲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范世杰;拉德布鲁赫法理念的评析及借鉴[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邓万里;法律程序异化论[D];广西大学;2013年
10 赵红肖;一种互动性的法律观[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锦宇;;论中国古代刑法典中的概括性禁律——以《大清律例》为例[J];求是学刊;2007年01期
2 陈金钊;;法治为什么反对解释?[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健;;我信仰,因我敬畏——拉德布鲁赫《社会主义文化论》译序[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2 刘显刚;;面向古·拉的沉思——写在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诞辰131周年之际[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朱俊;;政治哲学视野下的拉德布鲁赫研究[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4 万如意;;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J];公共管理评论;2011年02期
5 铃木敬夫;宋海彬;;中国的拉德布鲁赫研究——原秀男博士逝世二十周年纪念[J];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2011年03期
6 陈根发;论东亚的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思想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04期
7 舒国滢;;阿图尔·考夫曼:《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传——法律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民主主义者》[J];清华法学;2003年02期
8 陈坤;;拉德布鲁赫《法律上的人》及其借鉴意义[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陈灵海;;诗与真:拉德布鲁赫法哲学转向的当代诠释[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10 ;司法格言[J];山东审判;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铃木敬夫;曲阳;;殖民地下治安法的特点——战前日本统治下的朝鲜·台湾[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阿图尔·考夫曼;走近拉德布鲁赫[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刘猛;在纠结中回归学术[N];法制日报;2009年
3 刘猛;一束不合时宜的矛盾[N];法制日报;2009年
4 白法;正义与法的安定性[N];人民法院报;2014年
5 王 勇;拉德布鲁赫:最后的古典法律哲学?[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中国政法大学 冯威;法学内外的求索与沉思[N];光明日报;2011年
7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殷华;法律人的使命[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戴佛明;司法与医疗随想[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知名律师 高树;法律应带着生活气息[N];深圳特区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茂;拉德布鲁赫相对主义法哲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范世杰;拉德布鲁赫法理念的评析及借鉴[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于宝安;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思想浅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卢佩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理论述评[D];西南大学;2011年
5 温波;论拉德布鲁赫价值相对主义法哲学[D];海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93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19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