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社会转型中的律师角色:民国北洋时期律师的法律权能

发布时间:2017-11-18 07:32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中的律师角色:民国北洋时期律师的法律权能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转型 现代化 律师 民国 法律权能


【摘要】:在清末以降的中国现代化社会转型中,民国律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民国的法律、社会期待以及律师的自我认同都将律师作为保障人权、维护正义的"在野法曹"。从法律权能视角来看,身份价值、自治组织、社会资本、经济基础构成了律师参与社会转型的条件。诉诸司法程序、开展社会运动、运用政治联系、参与国家体制构成了律师释放和运用法律权能的方式,使之在法律、政治和社会机制中影响社会转型的议程。民国律师的案例证明,律师不仅可以是法律和既定秩序的遵守者、维护者,也可以是法律和秩序的改革者、倡导者。这为我们理解律师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与角色,提供了历史的镜鉴。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D926.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边界与中国律师职业的兴起(一)问题的边界所谓社会转型,意指社会从农业的、乡村化的、封闭的传统模式向工业化的、城镇化的、开放的现代模式转变的过程,1它涉及社会价值与思想、社会结构、经济机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多个层面的转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秀桃;;略论北洋时期的司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杨贵华;;自组织与社区共同体的自组织机制[J];东南学术;2007年05期

3 秦建君;“七君子”事件大事记[J];民国档案;1988年02期

4 柯文,张隆志 ,肖艳明;《在中国发现历史》新序[J];历史研究;1996年06期

5 胡瑞琴;俞祖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综述[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马敏;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7 娄春杰;;中产阶级、政治民主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J];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01期

8 张继才;论施洋在联省自治期间的思想与活动[J];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张玉光;;民国女杰——郑毓秀[J];文史月刊;2006年04期

10 流水长;盛会上的律师──记五十年前参加商讨新中国建国大计的律师们[J];中国律师;199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秀娟;民国律师执业活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秀桃;;略论北洋时期的司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韩秀桃;民国时期兼理司法制度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李明伟;;20世纪初期城市知识阶层收入状况初探[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4 朱俊;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王中华;张淑芬;;律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遴选机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李效东;以发展看待民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马启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三次文化变革[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9 严振书;;转型期中国社会建设国内外研究述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徐忠明;《活地狱》与晚清州县司法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泰峰;;影响非洲现代化的因素浅析[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二辑——非洲变革与发展[C];2002年

2 孙启贵;徐飞;;STS视野下的社会创新探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田正平;杨云兰;;“冲击——反应”模式与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失语症——以《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杨正喜;;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源流与评估[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李鹏程;;“资本”的文化哲学反思[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7 何传启;;世界现代化研究的三次浪潮[A];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第一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文集[C];2003年

8 马聪;;无数对立事物的调和者——吴经熊对霍姆斯的解读[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9 易小平;;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创新管理[A];海南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工作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谌洪果;;充满爱恋、挣扎和希望的这方热土:以吴经熊《超越东西方》为个案看中国宪政的历程[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姚远;上海公共租界特区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黄靖;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与税收政策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兆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三大转向与当代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奉定勇;论印度独立前后的社会转型[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琳琳;吴经熊宪政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敏;社会工程与现代性问题的消解[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裕立;《亚洲研究杂志》中的中国学研究(1980-2005)[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郑良旭;费正清的“中国观”研究(1929-1991)[D];吉林大学;2011年

8 覃雯静;个人主义[D];西南大学;2011年

9 闵韬;保罗·柯文等美国学者关于费正清“冲击—回应”模式的争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汤德君;乡村教师的“草根教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允熠,张瑞涛;论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的几个特征[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2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评述[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3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4 方晓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艾莉森·W·康纳,王健;培养中国的近代法律家:东吴大学法学院[J];比较法研究;1996年02期

6 李启成;领事裁判权制度与晚清司法改革之肇端[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7 邱志红;;民国时期北京律师群体探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8 李钢;社会转型刍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亢敬先;民国时期的山西律师[J];沧桑;1995年04期

10 公丕祥;;司法主权与领事裁判权——晚清司法改革动因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家力;民国律师制度源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李超;清末民初的审判独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潘宇;明清及民初的讼师与讼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严成;民国律师公会研究(1912—1936)[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卞琳;南京国民政府训政前期立法体制研究(1928-1937)[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张熙照;传统审判制度近代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孙伟;吴经熊法律实践研究(1917-1949)[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耘;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成都律师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敏;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律师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3 舒畅;中国近代律师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艳蓉;;我国司法改革中的法官回避与律师回避问题[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2 蒋艳,李钟息;律师语言特点及其应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3 张善q,

本文编号:1199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199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c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