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律文本中兜底条款的设置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12:13

  本文关键词:法律文本中兜底条款的设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兜底条款 立法技术 模糊性 法律解释 立法语言


【摘要】:法律文本是法律实践的总结,相对而言是实践滞后的产物。法律文本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维持稳定性,不可能经常修改。而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复杂事物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依照自身发展规律运行的。法律文本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导致法律与现实之间的冲突。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法律文本中设置兜底条款是必要的,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好选择。法律条文是有限的,但复杂的事物却是无限的,以有限规范无限,要求法律文本中应当设置兜底条款,否则法律条文将是千车载、万船装。从法律制定的角度看,设置兜底条款是减少法律文本数量和条文的重要途径。 兜底条款作为立法技术的一种,通常以“等”、“其他”来进行表述,具有概括抽象性和字义模糊性的特点,可分为类比推断型和最后兜底型两种类型。它在法律文本中是否普遍存在,本文将进行实证考察,并从语言自身的局限、法律自身的特点、立法技术的制约、立法者认知能力有限几个方面探究其产生根源。兜底条款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保障法的稳定性和周延性的同时由于自身的模糊性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法的确定性,在适用过程中会出现不统一的情形,甚至会导致司法权的过度膨胀,要发现文本中条款设置的问题不能将目光局限在立法领域,本文将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剖析其弊端。要使兜底条款的弊端得到克制,效用达到最高,就要对其进行明细,本文将结合实务中的例证,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探究其明细途径,包括下位法对上位法的明细和法律解释的细化。然而,对兜底条款进行明细毕竟停留在条款设置后的补救层面,其完善根源则应从法律文本在设置该条款时找寻,这其中主要有立法者应当持有的正确态度,立法语言的规范表述使用以及地方立法时的改善措施。 当前对兜底条款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一具体条文,很少有文章以立法技术的视角,把其作为法的结构规范化中的一项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较为全面的论析,唤起立法者对兜底条款设置的关注,为其合理设置提出一点参考性建议,为法的结构规范化研究尽微薄之力。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璞;朱媚;;关于地方执行性立法几个问题的思考[J];楚天主人;2008年09期

2 卢秋帆;;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分析[J];法学评论;2010年02期

3 董晓波;;中国立法语言模糊性:一种法哲学的思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应勇;;推进法律适用统一 促进法律有效实施[J];法律适用;2012年03期

5 施兰花;;法律解释下兜底条款的适用完善[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何日升;;司法解释体制下的法官解释权——以法学方法论体系为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周旺生;立法学体系的构成[J];法学研究;1995年02期

8 丁华宇;;刑法中的兜底性条款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林鸿潮;;启动地方执行立法 促进应急法治建设[J];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01期

10 周菊兰;;模糊立法语言的功能分析[J];人大研究;2007年08期



本文编号:1203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203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2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