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一个被遗忘的“东方经验”——再论赔礼道歉的法律化

发布时间:2017-11-24 18:26

  本文关键词:一个被遗忘的“东方经验”——再论赔礼道歉的法律化


  更多相关文章: 赔礼道歉 责任方式 市场法 市民法


【摘要】:赔礼道歉是一种在我国公法、私法领域广泛存在的责任方式,是一个被遗忘的"东方经验",应予发扬,而非摒弃。作为调解"润滑剂"的赔礼道歉可为受害人的愤恨和宽恕以及侵权人的认错和致歉提供沟通空间,有利于促成和解,化解矛盾。作为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赔礼道歉,其超越了近代民法在责任承担方式上单一化的窠臼,为受害人提供了多样化的救济方式,契合了市民社会的多元价值追求,并不涉嫌违宪。相反,一概否定道歉入法,则无异于离间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有致市民法沦作"市场法"的风险,应予警惕。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
【基金】: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首批人选)支持项目“我国民法上的‘中国元素’之省思”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0.4
【正文快照】: 2 Max Bolstad,Learning From Japan:The Case for Increased Use of Apology in Mediation,Cleveland State Law Review.vol.48,pp.545-558(2000).3赔礼道歉与儒家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才是其发源地。然而,在国外的大量相关研究中,我们发现多数的文献都是从日本和韩国的实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玮玮;;从甘结到具结悔过:传统民事司法信任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郝维华;;加拿大-中国道歉法的比较分析[J];比较法研究;2011年06期

3 孙万胜;司法权视野中的纠纷[J];当代法学;2001年06期

4 黄忠;;认真对待“赔礼道歉”[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周友军;;我国侵权责任形式的反思[J];法学杂志;2009年03期

6 何玲龙,姚德祥;不宜判决“赔礼道歉”[J];法学杂志;1994年01期

7 赵旭东;;理性看待法院调解的强制性因素[J];法学家;2007年06期

8 李秀秀;刘旭;;关于我国政府道歉及其制度化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9 孙国钧;程红燕;;一声真诚道歉 了恩怨[J];江淮法治;2012年04期

10 杜文勇;;认真对待“良心自由”[J];河北法学;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杨慧;;论消费争议解决途径的障碍及疏通[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周阿红;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保障体系的路径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程宗璋;试论跨国欺诈的法律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8 洪超兰;於恒强;;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构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刘艳芳;;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黄彬;胡勇;;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国家法与苗族习惯法冲突解决机制透视[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冯中华;;以公诉权为核心矫正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效率与保障:调解机制如何在我国民事争议解决中发挥作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王鹏;;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法院判决正确性问题探析——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竞合说起[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谢桦;;论中国医疗纠纷ADR解决机制的建构[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7 张锐智;;论我国传统法文化在健全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10 欧阳国华;付殿洪;张磊;黄天明;;基于“超额递减赔偿制度”的消费者小额权益保护[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君健;我国农村金融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肖易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吴峗;法院强制拍卖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任学忠;论控制股东滥用权利之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谅;调裁制度的发展与理论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郭露璐;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辉;;论民事法律渊源的扩张[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2 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3 薛军;;揭开“一般人格权”的面纱——兼论比较法研究中的“体系意识”[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4 郝维华;;加拿大-中国道歉法的比较分析[J];比较法研究;2011年06期

5 苏号朋;民法文化:一个初步的理论解析[J];比较法研究;1997年03期

6 段平;;叶辛向我赔礼道歉[J];版纳;2006年01期

7 陈芳;公共责任与官员问责制[J];东南学术;2005年02期

8 杨永华 ,方克勤;陕甘宁边区调解工作的基本经验[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9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杜宇;;“犯罪人-被害人和解”的制度设计与司法践行[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N];检察日报;2006年

2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李荣冰;[N];检察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景义 李文广 赵炳松 本报通讯员 权伍琦;[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 厉无畏;[N];人民政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桥;;“东方经验”的奥秘在哪里[J];学习月刊;2012年12期

2 龚言;;“东方经验”开新篇[J];人民司法;2007年13期

3 杨帆;;廊坊经验:东方经验的奇葩[J];中国审判;2009年09期

4 李植;;“东方经验”新思考[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0年02期

5 蔡方华;;“不要敢于打官司”所体现的“东方经验”[J];法庭内外;2010年05期

6 刘金堂;健全“5大机制” 创新“东方经验”[J];中国司法;2002年01期

7 樊哲军;“东方经验”弊端与未来[J];科学决策;2004年11期

8 侯艳秋;陈莉;;运用公平调解 化解国际纠纷[J];中国制衣;2012年03期

9 刘松汉;苗成斌;臧佩洪;周兴年;渠慎坤;;东方经验:人民内部矛盾的“大调解”——江苏南通构建大调解体系的调查与思考[J];求是;2010年15期

10 姚晨奕;詹菊生;吴爱民;;“东方经验的”新发展——婺源县法院构建司法协助员网络纪事[J];中国审判;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窦玉梅;多维透视“东方经验”[N];人民法院报;2012年

2 记者 罗书臻;运用“东方经验”促进社会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潘静 本报通讯员 秦仲宁;“东方经验” 浸润着这里的祥和[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徐昕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 宋连斌;东方经验要走“技术流”[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张玉胜;让“东方经验”多结和谐之果[N];湖北日报;2010年

6 江西省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邓俊明;“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的再审视[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林晔晗 本报通讯员 曾洁

本文编号:1223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223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