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清末编修民律之争议

发布时间:2017-11-25 09:29

  本文关键词:清末编修民律之争议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末修律 大清民律草案 刑民之分 礼法之争 报刊舆论


【摘要】:宣统二年底,大清民律草案脱稿,但未能核定颁布。不久,清王朝覆灭,清末民律编纂成果付诸东流。然而,这样的结局,不仅是时势使然。通过考察民律编修前"民""刑"概念的分野,朝廷各方对民律的关注和讨论,民律脱稿后朝中的人事变化,民律核议时有关亲权条文的争议,以及报刊舆论的反响,可以呈现修律过程的复杂性,民律的结局是朝中不同意见妥协的结果,不宜简单地以传统与现代、进步与局限来评判。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D929;D923;K252
【正文快照】: 学术界对清末民律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1-4]。有学者从相关奏折档案中梳理了一条脉络,注意到民律编修工作正式启动的契机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礼部与大理院的修律权之争,研究遵循的是“近代化”范式,旨在吸取法典编纂的经验教训,指出修律者是“政府代言人”,民律与民众的生活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生;《大清民律草案》摭遗[J];法学研究;2004年03期

2 关晓红;张之洞与晚清学部[J];历史研究;2000年03期

3 杨志昂;晚清民法观念的变迁与清末民律的修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孟祥沛;;《大清民律草案》法源辨析[J];清史研究;2010年04期

5 史洪智;;清末修订法律大臣的政治困境[J];史学月刊;2013年01期

6 李欣荣;;清末修律中的废刑讯[J];学术研究;2009年05期

7 李欣荣;;如何实践“中体西用”:张之洞与清末新刑律的修订[J];学术研究;2010年09期

8 李欣荣;;清末死刑方式的转变与争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清林;;中国语境中的“权利能力”[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蔡晓荣;;中国近代民法史研究的可能进路:兼及方法与资料[J];比较法研究;2011年05期

3 赖继年;;论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以《劝学篇》为中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4 朱格锋;;论民法典总则的技术构造——以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权利三个范式为视角[J];研究生法学;2009年05期

5 汪志国;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池州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6 马晓莉,赵晓耕;论近代女子财产继承权的确立[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春杨;;民事习惯及其法律意义——以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为中心[J];法律文化研究;2006年00期

8 张生;;中国“古代民法”三题[J];法学家;2007年05期

9 张洪涛;;边缘抑或中心:大历史视野中习惯法命运研究[J];法学家;2011年04期

10 刘勇;崔苗;;典权制度的法史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2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曲玉梁;民初大理院及其民事判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江眺;公司法:政府权力与商人利益的博弈[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高汉成;签注视野下的大清刑律草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王新宇;民国时期婚姻法近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韩光明;不动产相邻关系规则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季立刚;民国商事立法研究(1912-1937)[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李求轶;消灭时效的历史与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杨代雄;德国古典私权一般理论及其对民法体系构造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胡宗仁;变迁社会中的晚清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中立;《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浅析[D];河南大学;2011年

2 许金萍;清末存古学堂的办理及历史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志勇;按份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田吉川;《中华民国民法·物权》研究(1928-1949)[D];山东大学;2011年

5 陈丹丹;清代土地典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郭书愚;清末四川存古学堂述略[D];四川大学;2002年

7 朱海龙;张之洞与癸卯学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姜茂坤;二十世纪前三十年典的考察与反思[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方玉芬;清末奖励出身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清;中国近代民商法的嚆矢——清末移植外国民商法述评[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邓学文;论伍廷芳与刑讯制度的废除[J];广东史志;2003年03期

3 蔡永明;;论清末的刑讯制度改革——以1905-1911年《申报》、《大公报》为中心的考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孔祥吉;;“出淤泥而不染”的张之洞——读稿本《张文襄公辞世日记》感言[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11期

5 丁进军;清外务部部分主要官员履历[J];历史档案;1986年04期

6 高汉成;晚清法律改革动因再探——以张之洞与领事裁判权问题的关系为视角[J];清史研究;2004年04期

7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日本机密档案中的伍廷芳[J];清史研究;2005年01期

8 李欣荣;;吉同钧与清末修律[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6期

9 李交发;简论沈家本的废除死刑观[J];现代法学;2005年01期

10 李欣荣;;清末修律中的废刑讯[J];学术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从容;晚清司法改革的一个侧面:部院之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姗萍;张之洞与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D];河北大学;2003年

2 高攀;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述评[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25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225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b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