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治理信用评级失灵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2-21 22:30
本文关键词:美国治理信用评级失灵对我国的启示 出处:《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07年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重创了全球经济,信用评级机构的形象也随之一落千丈。但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必然需要通过更好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来保障和促进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为了厘清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监管路径,本文从信用评级机构的发源地——美国为视角,进行历史考察。以期能够从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进程和监管机构的立法整顿过程中,发现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规律,并为我国的信用评级的监管制度建设提供一点思路和建议。 本文的论述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路径以自上而下的政府扶持为主。从最先与银行挂钩发展到现在的独立机构,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市场价值,更离不开我国各政府部门在相关监管规则中对信用评级的引入。然而,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起步较晚,虽然发展很迅速,但目前仍然存在规模小、技术不成熟、市场认可度低以及多头监管等问题。 第二部分是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基础。美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得以兴起并蓬勃发展,有其一定的社会背景,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中,也起到了支撑作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在金融监管中大量援引信用评级作为监管依据,同时还创建了NRSRO机制。 第三部分是美国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立法整顿。在安然事件和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表现失当,暴露出其信息披露制度不完整、行业竞争不足、内部控制程序不严谨、利益冲突明显以及责任缺失等方面的问题。美国监管部门先后制定《信用评级改革法》和《多德法》这两部法律,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了整顿。 第四部分美国信用评级立法给我国的启示。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因此制定与我国相适应的监管规则,,才能达到促进市场发展和保障公平交易的双重目的。我国要在信用评级机构的商业模式、归口管理、行业竞争等方面给予重视。 当然,由于国情不同,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时,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模式。我们应当努力借鉴经验、吸取教训,从行业发展规律和适应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角度,探索出一套能被国际认可的“中国式”信用评级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7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昱今;;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制度性缺陷与破解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2期
2 聂飞舟;;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反思及启示——以司法判例为视角[J];东方法学;2010年06期
3 廖海东;;杠杆收购经典案例之一——美国RJR Nabisco公司争夺战[J];董事会;2007年06期
4 李明富;;实施巴塞尔Ⅱ 您准备好了吗?[J];金融电子化;2008年09期
5 王彦鹏;;管控的失语与权力的高歌——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助推次贷危机根源论[J];金融法苑;2009年01期
6 崔茂中;杨鑫;;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信用评级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9年11期
7 张蕊;李宁;;典型经济事件对会计准则制度变迁的经验分析——以安然事件为例[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李侠;;积极扩大直接融资——资本市场要在“调结构”中担当重任[J];中国金融家;2010年04期
9 张琪;;贪婪与毁灭——历史上的金融危机[J];金融博览(银行客户);2009年08期
10 陈志,林明增,张丽红,刘斌;上海市征信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上海金融;2004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屹;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17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317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