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法理分析
本文关键词: 和谐社会 国家权力 个人权利 出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个重大而繁杂的事业,从法理视域看,宪法和法律是和谐社会的根本调节器。和谐社会的建构主要依赖宪法法律协调四种关系: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和谐;国家机关相互之间的和谐;市民社会的和谐;个人之间的和谐,只有处理好上述几个维度的关系,和谐社会建设才可能具备坚实的法治基础。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and complicated cau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theory. Constitution and law are the fundamental regulators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mainly depends on the coordination of four kinds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law: the harmony between state power and civil rights; Harmony between state organs; The harmony of civil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can have a solid foundation of rule of law only by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above dimensions.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1A027)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FX09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820013)
【分类号】:D90
【正文快照】: 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建构的理想,是当代中国确立的宏伟目标,关于和谐社会如何建构,需要多维度持久的探讨。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和冲突,而是有良好化解纠纷的机制。在人类历史上,化解社会冲突主要有三种方式:宗教、道德和法律,16世纪后,法律成为西方社会化解纠纷、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鲍景华;市民社会基本概念梳理[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2 郭道晖;;社会权力:法治新模式与新动力[J];学习与探索;2009年05期
3 陈雄;;“李庄案”关键词的宪法学启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龙宗智;;李庄案法理研判——主要从证据学的角度[J];法学;2010年02期
2 朱英;市民社会的作用及其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成败[J];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3 托马斯·卡罗瑟斯,薄燕;市民社会[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07期
4 方朝晖;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晓峰;;传统法文化与和谐社会[J];科技信息;2008年34期
2 王鲁豫;;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3 王洋;张晓芳;;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法学教育新思路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4 熊序明;;论和谐社会下农民工的法律素质[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11期
5 刘细咏;;试探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11期
6 李石松;;论现代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法治精神[J];才智;2010年27期
7 刘宗武;黄芳琳;;加强法律监督 构建和谐社会[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11期
8 刘冰;;公平正义:和谐社会中法律的核心价值[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9 陈国庆;;培养法律信仰 构建和谐社会[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01期
10 杨彦增;粟远荣;;法律传统与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叶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法本质的契约论[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伟;陈党;;完善法律机制 化解社会矛盾以构建和谐社会[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4 龚恒超;;和谐视野下的社会利益失衡治理法治进路——基于董必武法律思想的精髓[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5 刘玉保;;论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俊杰;;当代俄罗斯法治国家原则述评[A];《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与法制的影响》学术研讨会、《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樊凤林;李全芳;;论董必武法治思想的几个问题[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8 温恒国;;俄罗斯地方自治制度[A];《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与法制的影响》学术研讨会、《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屈永华;;浅论中国法制史的综合研究方法[A];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10 卜安淳;;法史研究的学术功能[A];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建龙;美最高法院:权利与权力的两难[N];法制日报;2006年
2 张鸿顺 吴玫;国家权力之现代精神[N];江苏法制报;2005年
3 郭玉闪;许霆案属于民事纠纷的经济学说明[N];经济观察报;2008年
4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蒋德海;配置法律监督权要有利于制约和监督公权[N];检察日报;2008年
5 ;现代法视野中的刑事诉讼[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张长安;构建和谐社会要完善法制建设[N];联合日报;2007年
7 资深时政评论人士 石兆;大义灭亲的司法逻辑要不得[N];中国经营报;2011年
8 本报评论员 郭振清;对个人权利的主张就是对社会的义务[N];工人日报;2007年
9 范进学;财产权:法治的基石[N];法制日报;2002年
10 阮思余;法治运转的六大要素(一)[N];西部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宝治;当代中国社会权力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安东;国家权力控制论[D];武汉大学;2005年
3 王月萍;公法现代化的一般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江峰;美国新闻自由的历史之维与宪政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丁玮;美国宪法上的正当法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梁木生;内生于市场的法治建构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段凡;和谐社会建构的法权逻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咸军;民俗习惯的司法运用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舒钰琳;清末民初宪法对国家权力的配置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冰;社会法若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李鑫;日本市民社会理论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D];山西大学;2009年
5 颜翔;论1954年宪法对国家权力的配置[D];湘潭大学;2008年
6 邹利兰;论个人权利与有效政府[D];重庆大学;2011年
7 姚选民;“和谐社会”主题下的法学研究现象之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8 罗会必;社会主义法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徐丹丹;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尹丹;法治社会中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力的冲突与协调[D];黑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90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9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