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社区调解机制及其建构
本文关键词: 社区调解机制 社会建构 美国 出处:《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区调解机制的建设对于转型期中国基层社会秩序的维持以及社区自治和融合的增进,具有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发端于1970年代的美国社区调解运动,在公私部门多元主体的社会建构作用下,形成了以社区自组织和公民参与为特征的、强调公私合作与非诉讼解决途径的社区调解机制。本文从学理上解析了美国社区调解的机制构成,梳理了机制建构的司法改革和社会行动二元路径,并通过项目运作和典型案例实证性地描述了社区调解的机制运行及经验,意在为中国社区调解机制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mediation mechanism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ensuring the maintenance of social ord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nd the enhancement of community autonomy and integr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Under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function of the pluralistic subjects i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elf-organization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citize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constitution of American community mediation theoretically, combs the judicial reform and the dual path of social action. Through project operation and typical cas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chanism operation and experience of community mediation, which is intended to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medi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971.2;D9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冰;中国过渡区域经济运行的资本吸纳机制[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年05期
2 邵震;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国家利益和社会成本[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年07期
3 茆训诚;亚洲金融危机的缓解有赖国际协调——从国际经济的相互依存看国际协调的重要性[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范爱军 ,韩爱华;试析亚洲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以及对我国外贸的影响[J];世界经济文汇;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范爱军;经济全球化利益风险论[D];山东大学;2005年
2 朱洲;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于营;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艳芳;合并高校运行机制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郝峧;关于“南南合作”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周凯;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林;基于新型制造业的区域物流系统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国生;;村里调解员 解决大纠纷——龙岩村调委会成功调解一起死亡赔偿纠纷[J];人民调解;2006年05期
2 陈福勇;;一天收费6000美元的调解员是如何调解案子的?[J];北京仲裁;2008年02期
3 李宁;;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和谐社会之构建[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冯原;晚霞照山村 余热献人民[J];人民司法;1985年06期
5 ;编读往来[J];法治时代;2003年02期
6 郭光华,韩景童;调解员进驻派出所[J];人民公安;2005年04期
7 王锐;;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对调解服务的监督和评估[J];法律适用;2008年10期
8 高庆洪;;利用耕牛习性 巧断耕牛权属[J];人民调解;2009年12期
9 李道刚;;美国法院建立调解制度的历史尝试[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唐黎标;;美国社区的“皮毛法律”[J];江淮法治;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法国学者和调解员 皮埃尔·伯纳菲-施密特 最高人民法院 龙飞 译;调解培训和资质认证的全球化趋势[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意大利调解中心主席 美国哈姆莱大学法学院ADR法律与实践课程教授 朱赛佩·德·帕洛Giuseppe De Palo 意大利执业律师 维罗妮卡·阿尔维西Veronica Alvisi 翻译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 蒋丽萍;意大利调解的职业化演变[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黄彩华;东莞成功调结一起欠薪案[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岳娟红;矛盾纠纷 化解基层[N];太原日报;2006年
5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范明志;比利时的调解立法[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记者 李恒春;博乐市“一案一补”试点进展顺利[N];博尔塔拉报;2007年
7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 桂广涛;澳大利亚调解机制简析[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美国波特兰市全职仲裁员和调解员 曾任俄勒冈州律师协会ADR分会主席 理查德 G·斯皮尔 翻译 最高人民法院 向国慧;一个美国调解员对“完美调解”的幻想[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澳大利亚调解员协会 翻译 最高人民法院 蒋惠岭;澳大利亚调解员资质认证审批国家标准[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国家法官学院 蒋丽萍 译;美国德克萨斯州《调解员行为指南》[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建仓;马克思主义法社会学视角下社会组织解纷机制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翼;民族法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梅强;论罗尔斯契约理论[D];山东大学;2007年
3 梁纯贞;加拿大体育纠纷ADR机制探析[D];湘潭大学;2007年
4 房广亮;利益衡量方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山东大学;2008年
5 周晨;美国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探析与借鉴[D];苏州大学;2011年
6 王萌;中美行政复议调解制度之比较[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李兰;公民意识对我国法治社会建构的作用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卫玮;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适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吴敦强;美国刑事和解中的保密义务及其启示[D];湘潭大学;2011年
10 王海燕;美国法院附设ADR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03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0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