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20世纪30年代川陕革命根据地法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1 07:33

  本文关键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川陕革命根据地 法制建设 经验 教训 出处:《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川陕边区人民共同创建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在其存续的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法制建设,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着巩固革命政权、坚持党的领导以及保障人民民主的原则,结合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川陕革命根据地政府制定了包括政权组织、人权保障、土地、财政经济、劳动和刑事法令在内的一系列的法律。同时,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执法和司法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由于根据地所处的残酷的战争环境、“左”倾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干部和群众对法律知识的缺乏,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法制建设的开展和执行,因此根据地的法制建设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法制建设有深刻的历史教训,需要认真的总结。研究川陕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推动革命根据地法制研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Abstract]:Sichuan Shaanxi revolutionary base is the second revolutionary civil war, in Chines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ne of the important revolution created by the Fourth Front Army and Chinese Sichuan Shaanxi border area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Soviet Republic of the second regions. In just two years time the existence in Sichuan Shaanxi revolutionary of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bas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or today's legal construction China still has a posit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regime,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safeguard people's democratic principl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ichuan Shaanxi revolutionary base, Sichuan Shaanxi revolutionary base government including political organization,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land, finance, labor and criminal law, a series of laws. At the same time, the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revolutionary base judicial work ha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Because with the brutal war environment, the influence of the left leaning thought, coupled with the cadres and the masses lack of legal knowledge,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so there are many immature place according to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the Sichuan Shaanxi revolutionary. There are profound historical lessons according to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It is worthwhil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chuan Shaanxi revolutionary base,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legal revolu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hav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legal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庆洪;;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川康革命根据地[J];世纪桥;2011年12期

2 党青;;恩阳古镇的红色记忆[J];新西部;2011年06期

3 刘世元;;奇特的红军手榴弹[J];中国老区建设;2011年09期

4 王焰;;军区部队积极援建红色历史文化景点[J];西南民兵;2010年01期

5 ;王维舟从容退“神兵”[J];今日重庆;2011年06期

6 张萍娥;;以苏区文化造就文化苏区[J];福建党史月刊;2011年14期

7 李国强;;大美不言[J];时代主人;2011年06期

8 宋经文;;传承红色歌谣——兼说中国新歌剧的雏型《志愿当红军》[J];福建党史月刊;2011年14期

9 江鸟;青轩;;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介绍 东固革命旧址群[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阳云;;川陕苏区:永不消退的红色潮[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中亚;金诚;吴筹中;;川陕革命根据地铸币的版别与辨伪[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2 叶心瑜;;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原因初探[A];中国现代史论丛(上)[C];1983年

3 柳蕴琪;;试论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富农政策的转变[A];中国现代史论丛(上)[C];1983年

4 戴志坚;;培田古民居的建筑文化特色[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5 朱星联;;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A];“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万海峰;;深切怀念汪少川同志[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四)[C];2005年

7 鲁振祥;;只有共产党能够解决中国农民土地问题[A];中国现代史论丛(上)[C];1983年

8 戴启斌;;试论鄂豫皖地区革命货币的历史地位[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9 江抗美;曾支农;;试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间派[A];中国现代史论丛(下)[C];1983年

10 周一平;;瞿秋白与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比较研究[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陈;红军群雕屹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N];巴中日报;2009年

2 赵陈 付海旭 记者 李传君;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红军群雕落成[N];四川日报;2009年

3 ;张会民参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N];汉中日报;2011年

4 特约通讯员 庞博;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建成开馆[N];中国文物报;2011年

5 郭军涛 张纪亮;难忘历史不朽丰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6 唐琼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教师;川陕革命根据地宣传策略浅议[N];广元日报;2009年

7 刘大江 苑坚;义务教育早曾免费过,73年前[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李秀东;发挥公共文化为群众服务的功能[N];巴中日报;2008年

9 记者 余长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教育“磁力”无限[N];光明日报;2005年

10 特约记者 吴晓燕 记者 张清照;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开工建设[N];汉中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承鹏;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亮;20世纪30年代川陕革命根据地法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杨俊丽;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地位与作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林;川陕苏区的土地改革与基层政权构建[D];四川大学;2007年

4 张强;川陕苏区农业生产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叶芳;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研究(1932.12-1935.4)[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廖冲绪;试论川陕苏区的普通教育(1932.12-1935.04)[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樊兵;中央苏区干部教育述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吕蕾;淄博煤矿工人运动三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殷涛;1927-1937年中共富农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李达丽;抗日战争前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与文艺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21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21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a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