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道歉法案之评析
本文选题:美国国会道歉法案 切入点:理论进路 出处:《法商研究》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迄今,美国国会通过了7个道歉法案。就文本而言,这7个道歉法案在形式结构、主旨、叙事方式等方面存在共性,但在执行效力、内容和改善举措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国会的道歉法案潜藏着弱化主权豁免原则的功能、多元标准的实用主义人权观、区别对待的法律平等保护机制和合作互补的纠纷解决体系等理论进路。美国国会道歉法案的法治功能则是,可以专门性地解决主权事项问题、可以补充性地解决人权保障问题、可以自主性地解决立法不当问题以及可以统括性地解决事后补救问题。
[Abstract]:So far,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has passed seven apology bills. As far as the text is concerned, the seven apology bills have similarities in terms of formal structure, thrust, narrative style, etc., but they are effective in implementat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content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The apology bill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has hidden the function of weakening the principle of sovereign immunity, and the pragmatic human rights view of pluralistic standards. The discriminatory mechanism of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 and the cooperative and complementary dispute resolution system, and other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he legal function of the US Congressional apology Act is that the issue of sovereignty can be solved exclusively, and the issue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can be solved in a complementary way. The problem of improper legislation can be solved autonomously and the problem of remedy after the event can be resolved in a comprehensive way.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71.2;DD9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韦长发;麦卡锡主义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任东来;;吹响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布朗诉托皮卡教育管理委员会案[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1期
3 吴琦;;薛海培 这一声道歉等了129年[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3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静;;社会转型时期美国就业女性的困境、原因及影响分析(1870—1920)[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2 刘忠;;作为一个偶然地区性事件的正当程序革命[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3 张敏;;宪制转型视野下的香港行政主导体制[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4期
4 林林;;邓玉娇案的法文化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9年06期
5 陶成鹏;;对长三角媒体曝光市民交通违章的思考[J];传媒观察;2009年05期
6 李恒;;美国区划发展历史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2期
7 雍奎;;论美国宪政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大智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欧阳天健;;从肖志军一案所想到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7期
9 滕宏庆;;恐怖的大法官——紧急时期的美国宪法解释[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11年00期
10 胡卫;;平权措施背后的哲学争论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冯子轩;;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立法的衔接问题探究[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唐玉沙;;“反差”背后的思索——负面司法舆论下的法院形象重塑[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雅云;中国共产党领导司法的历史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杨超;美国“肯定性行动”中黑人就业政策研究(1965-2000)[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陆永;当代中国警政与现代国家成长[D];南京大学;2012年
6 张龙;行政知情权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冯军;刑事判决的合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丁天球;比较法视野中的刑法不溯及原则的宪政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官进胜;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国会因素(1945-1950)[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道稳;中国社会政策转型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征;美国堕胎立法之历史沿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永庆;美国宪政史上黑人民权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刁敏恒;美国宪法对政治言论自由之保护与限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海江;萨蒙·P·蔡斯的政治生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冠超;合宪性法律解释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龙晓华;童工:儿童,,还是工资劳动者?[D];河南大学;2011年
7 高磊;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光磊;美国民主宪政的实践和公民权利的演变[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允;美国公共信托理论评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黄丹;法院调解制度的法理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伟;今日美国黑人的穷根儿[J];读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为良;邓小平对国家主权问题的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李英;瞿彬彬;;关于南海主权问题的国际法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邓小平;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1997年07期
4 ;话中有画[J];军营文化天地;2008年12期
5 黄嘉树;主权问题不能谈判[J];台声;2000年05期
6 李玲;;论公益诉讼的法治功能[J];求索;2009年06期
7 陈仲;;论政治意识文明的法治功能[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4期
8 戴炳然;关于主权问题的再思索[J];欧洲研究;2003年05期
9 颜万发;法治的人文精神情结[J];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10 杨力;;再论中间阶层及其现代法治功能[J];河北法学;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钦宝;;构建和谐海关进程中的法治功能解读[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2 颜其德;;南极洲领土主权与资源权属问题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德信;;一部填补空白的力作——《中葡关系史(1513-1999)》读后[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4 唐根华;李洪华;;试论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洪明;陈国良;宋涛;;新时期维护国家主权思想理论的奠基者[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6 张世保;;陈序经自由主义思想的特质——以其主权论述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功安;陈奇文;;关于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的若干思考[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李久林;;邓小平对香港回归的历史贡献[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管纪尧;;浅议国际河流水权制度[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杜淑贞;;抗战精神永远鼓舞着中华民族奋勇前进[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铁川教授;法治功能的二重性[N];检察日报;2000年
2 记者 张锦芳;卢武铉强调决不在主权问题上让步[N];人民日报;2006年
3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孙力;俄独联体外交遇难题[N];人民日报;2008年
4 本报评论员;实质是分裂和反分裂的主权问题[N];西藏日报;2008年
5 叶平凡;马岛之争:阿根廷重回强硬[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记者 舒适;刚果(金)总统会见戴秉国[N];人民日报;2010年
7 周晶璐邋周雯婧;“韩日岛屿之争不妨效仿中日东海共识”[N];东方早报;2008年
8 李景卫;高度评价邓小平历史功绩[N];人民日报;2004年
9 许维萍;过年 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N];辽宁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郭力;韩国对独岛的信念[N];南方周末;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利民;中国近代领水主权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泉;国家经济主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刘凯;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家主权自主有限让渡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张丽华;主权博弈—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江彦桥;我国对外教育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何建津;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开放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孙万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主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王曙光;国际投资自由化法律待遇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R
本文编号:1583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83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