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法上“救济”概念解析
本文选题:救济 切入点:英美法 出处:《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英语中,"救济"的日常语义是指对疾病或者某种不良事物的治疗或者改善,这使得其很容易被扩展到法律语境之下。在英美法律语境中,"救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救济"主要是指由法律所提供的矫正损害(grievance)的手段。狭义上的"救济"则有四种含义,包括诉讼和诉因、源于不法行为和不公平的权利、法院判决或法院命令以及强制执行法院命令的手段等。"救济"的核心含义是法院判决或法院命令,其本质是一种源于法院发布的命令或者判决的权利,一种区别于既存实体和程序权利的第三类权利。
[Abstract]:In English, the daily meaning of "relief" refers to the treatment or improvement of a disease or something bad, This makes it easy to be extended to the legal context. In the Anglo-American legal context, "relief" is divided into broad sense and narrow sense. In a broad sense, "relief" mainly refers to the means provided by law to correct damages. The word "relief" has four meanings. Including actions and causes of action, arising out of wrongful acts and unfair rights, court decisions or orders and means of enforcing court orders... the core meaning of "relief" is a court judgement or order, Its essence is a kind of right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order or judgment issued by the court, and a third kind of righ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existing entity and procedural right.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英美法救济理论研究”(JA11060S)
【分类号】:D90-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永平;霍政欣;;英美债法的第三支柱:返还请求权法探析[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强昌文;范德安;;底线伦理与权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9 孙日华;谢慧;;法律客观性的出路——中西对比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10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张弘;;你就该为我服务,因为我们有约在先——以WTO行政服务契约性为研究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杜健勋;;环境利益论纲[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娄海东;;环境法律的捍卫——从“环境”概念切入[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庆华;;公共预算与分配正义[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安光;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卢f 青;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文涛;论行政裁量权[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韩晓明;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宁伟用;株洲网络举报模式运行中的争议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大林;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得到“救济”[J];检察风云;2003年03期
2 高峰;;从高等教育纠纷谈高校学生的法律救济[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4期
3 陈影影;;公权与私权[J];经营管理者;2009年08期
4 高贺新;;美国法律对期待利益救济的限制[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5 张杰鸿;;非类型化的“权利”及其他——从一个典型案件说起[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5期
6 梁峙涛;;从法律局限性及其救济谈现代法制建设[J];企业导报;2011年02期
7 蔡勤禹;民国社会救济立法述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刘素林;;《元照英美法词典》求正[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9 刘一纯;;农民的公民权利:归位及通过诉讼的救济[J];江汉论坛;2006年08期
10 冯娜;;权利的救济——宋德文案引发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6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海坤;赵富强;;英美法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影响[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2 秋风;;应该明确民间维权的合法性[A];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7年
3 罗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以日本新损害赔偿论为中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4 杨晓惠;;WTO机制与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5 周林彬;冯曦;;中国法律经济学的现状与未来——从八个方面转变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兼明;求助谎称遭抢劫 白吃白喝拿路费[N];法治快报;2007年
2 沙银华;产品质量险怎样救济受害人[N];中国保险报;2003年
3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江平;制订民法典对借鉴英美法的思考[N];法制日报;2003年
4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军;略论对大陆法和英美法的兼收并蓄[N];法制日报;2003年
5 郭凯;走近英美法[N];检察日报;2005年
6 邵锋;英美法中的对价[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杨永琦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老板要求下无证驾驶受伤如何救济[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8 中国政法大学讲师 诉讼法博士 杜 闻;英美法中的传闻证据[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王妍(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英美法中的“禁止反言”原则[N];法制日报;2001年
10 张尊敬;假离婚后能否请求再审救济?[N];江苏法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于宏;英美法救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和育东;美国专利侵权救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4 朴永刚;案件事实真实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永强;美国房地产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黄宇昕;苏格兰法混合特征之形成与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徐菲;希伯来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徐昕;论私力救济[D];清华大学;2003年
9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峰;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思考[D];湘潭大学;2006年
2 张晓华;无效法律行为转换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王斐;国家法效力危机的民间法救济[D];山东大学;2006年
4 张军;权利的结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刘洋;哈特法律效力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柳青青;商法语言的语义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单陶峻;论生育权[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玉彩;19世纪英国刑事司法现代化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9 杨元庆;美国财产法上的共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10 蔡蕾;英国衡平法的产生及早期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584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8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