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权威之法与合法之法——拉兹与哈贝马斯法治观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8-03-10 14:09

  本文选题:实践理性 切入点:交往理性 出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面对法治这一法哲学的核心概念,拉兹与哈贝马斯的研究路径各有千秋。拉兹以实践理性为法治的理性论基础,秉承传统分析实证主义的形式法治观,并引入法律权威概念来阐明合法性问题。哈贝马斯则以交往理性为理性论基础,在批判形式法治观基础上提出了程序主义法治观,认为只有经过特殊的民主立法程序,法律才具有合法性。
[Abstract]:Facing the core concept of legal philosophy, Raz and Habermas have their own research paths. The concept of legal authority is introduced to clarify the legality. Habermas, on the basis of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puts forward the view of procedural rule of law on the basis of critical view of formal rule of law, which holds that there is only a special democratic legislative procedure. Only law has legitimacy.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09XFX001)
【分类号】:D90-0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锐;;拉兹的法哲学趣向——将法律实证主义导向实践哲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陆洲;吕东明;陈晓庆;;论法律与权威——以拉兹的“服务性”权威观为进路[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朱寿兴;;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建构与文学网站的使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王浩斌;;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方法论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李雪彦;;政治认同: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长成;;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石春梅;朱平;;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中的价值观危机及其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李海红;;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对读者主体的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李雪彦;;政府认同的二维理论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李祖平;程东旺;;基于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大学德育生活化路径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6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彭立群;;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形而上学性[A];“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汪行福;;三大转向及其未来取向——为哈贝马斯80诞辰而作[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柳克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长福;论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兼及与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关联[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王南n\;进入现代实践哲学的理路[J];开放时代;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峰;拉兹权威命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3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93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2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