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美国电子证据开示变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3-18 06:36

  本文选题:电子存储信息 切入点:证据开示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的美国《联邦民事诉讼程序规则》要求当事人尽早处理电子证据开示问题,对因疏忽而出示特权保护的文件规定了"收回"条款,规定了因正常操作而导致电子存储信息的灭失的"安全港"条款。然而,美国电子证据开示制度与欧盟隐私保护法及其他国家的障碍立法等存在明显冲突。为解决冲突,最有效的方式是修订《海牙取证公约》,对域外电子证据开示的问题予以规定。研究美国的电子证据开示制度也可以得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启示,主要包括:完善电子证据开示的相关立法;制定个人数据保护的法律;借助公约或双边条约减少与美国电子证据开示的冲突;提高对美国电子证据开示制度的认识等。
[Abstract]:The new Federal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require the parties to deal with the issue of electronic evidence disclosure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provide a "recovery" clause for documents that are inadvertently presented with privileged protection. The "safe harbour" clause, which provides for the loss of electronic stored information due to normal operation. However, there is a clear conflic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electronic evidence discovery system and the EU privacy protection law and other barrier legislation of other countries.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is to amend the Hague Convention on Forensics to regulate the issue of the disclosure of electronic evidence abroad. The study of the electronic evidence discovery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also lead to some useful revelations for our country. It mainly includes: perfecting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of electronic evidence discovery; making laws of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reducing the conflict with American electronic evidence discovery by means of conventions or bilateral treaties; and 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electronic evidence discovery system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条约在我国实施实证研究”(10YJC820087)
【分类号】:D971.2;D9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乔雄兵;;民商事域外取证中的障碍立法探析[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琰;谭恩惠;;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李邦军;;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改革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坤财;李世章;陈瑞媛;;论专利代理人及委托人间的秘密交流特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卫东(中国人民大学刑事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证据开示模式的理论阐释[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蒋安杰;证据开示:刑事司法实证研究的探索之路[N];法制日报;2005年

3 冯慧;我国民事证据开示制度之设想[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张国香;寿光试点:刑事案件证据开示制度探索[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宋君华;证据开示:让事实胜于雄辩[N];工人日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李健;一纸判文不分胜负 思科华为有望言和[N];中国经营报;2003年

7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彭海青;推进量刑程序控制 确保公平正义[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黄松有;对我国民事审判证据开示的评价与反思[N];人民法院报;2000年

9 西南政法大学 王聪;程序安定是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取向[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 李志刚;美国反垄断法的实践及启示[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兆英;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分析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芳;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孙德军;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理性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4 贾会颖;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完善之构想[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朱姝;论司法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士涛;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林静;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温雪斌;域外证据开示冲突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9 陈姿颖;民事诉讼之证明妨碍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严丽梅;论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28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28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9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