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清末民初民间借贷中的民事习惯

发布时间:2018-03-20 14:51

  本文选题:清末民初 切入点:民间借贷 出处:《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末民初,民间借贷中的民事习惯纷繁复杂,不同地域,多有别异。借贷利率与借贷期限、借贷数额、借贷对象及银根松紧形势等市场因素有关,以"月利三分"为限,有"零利率"、"低利率"、"高利率"之分;借贷担保有以中人与房屋、土地、粮食、牲畜甚至妻女之分;债务履行有利息滚入母金、利息不滚入母金、停利归本、先偿利后归本、打账与摊账或摊还、立发财票或兴隆票之分。其中,有些属陋规恶俗,理应摒弃;有些属公序良俗,值得借鉴。认真梳理清末民初民间借贷中的民事习惯对规制与引导当今社会民间借贷秩序不无裨益。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civil customs in folk lending were complicated and varied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regions. The interest rate was related to market factors, such as the term of the loan, the amount of the loan, the object of borrowing and the tight situation of the money, which was limited to "three-thirds of the monthly interest." There are "zero interest rates", "low interest rates", and "high interest rates"; loan guarantees are divided between middle people and houses, land, grain, livestock or even wives and daughters; interest on debt performance is rolled into the mother's money, interest does not roll into the mother's money, and the interest is stopped. There is a division between the payment of accounts and the amortization of accounts or amortization. Some of them are shabby and evil and ought to be abandoned; some of them belong to public order and good manners. Therefore, it is beneficial to regulate and guide the order of folk lending in the modern society by carefully combing the civil habits of folk lend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文化资源开发的方法论研究”(2010CLS008)
【分类号】:D923;D929;K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贾康;孟艳;;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基本定位的再思考[J];当代财经;2011年06期

2 温锐;民间传统借贷与农村社会经济——以20世纪初期(1900—1930)赣闽边区为例[J];近代史研究;2004年03期

3 魏琳;;适合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特征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4 周翔鹤;清代台湾民间抵押借贷研究[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立;;三次农村金融改革评述[J];银行家;2006年03期

2 贾康;孟艳;;招投标方式政策性金融:运转条件、发展空间与相关框架探讨[J];财贸经济;2009年10期

3 贾康;孟艳;;政策性金融演化的国际潮流及中国面临的抉择[J];当代财经;2010年12期

4 李金铮;政府法令与民间惯行:以国民政府颁行“年利20%”为中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天奖;近代河南农村的高利贷[J];近代史研究;1995年02期

6 张杰;解读中国农贷制度[J];金融研究;2004年02期

7 温锐;试论党在中央苏区土地革命中划分阶级的标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8 李金铮,邹晓f;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9 郭蕴静;略论清代商业政策和商业发展[J];史学月刊;1987年01期

10 李金铮,邓红;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合作社的借贷活动[J];史学月刊;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学照,方大伦;清末民初中国人对日观的演变[J];近代史研究;1989年06期

2 来新夏;读窦坤著《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J];历史档案;2005年02期

3 张军;论清末民初的救贫思想与实践[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4 陈长河;清末民初轮船招商局组织概况[J];史学月刊;1984年01期

5 徐永志;清末民初婚姻变化初探[J];中州学刊;1988年02期

6 李柏槐;论清末民初成都工商同业组织[J];历史档案;2005年01期

7 胡子林;;清末民初的风声雨声[J];书城;2009年04期

8 袁国兴;;清末民初新潮演剧中的“演说”问题[J];文史知识;2010年06期

9 李长莉;;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5期

10 安秀玲;清末民初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J];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凤麟;;难以忘却的学术贡献——《清末民初资产阶级与社会变动》评介[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2 周传家;;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和京剧改良[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3 周松青;;试论清末民初上海地方自治的社会功能[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清末民初的报刊与社会历史空间[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5 郑成林;;清末民初商事仲裁制度研究[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01年

6 邱捷;;清末民初地方政府与社会控制——以广州地区为例的个案研究[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01年

7 田中比吕志;;清末民初的国家统一·地方自治·地方精英[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01年

8 罗福惠;;清末民初中国人对“黄祸”论的反应[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9 张元隆;;从清末民初教育团体看国与民的互动[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罗检秋;;清末民初考据学方法的发展[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天社;多层次多角度观照清末民初的民主政治[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丁波;一本有史、有识、有趣的世博图书[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王先明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清末民初的“绅权”变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朱寰;向历史深处溯源[N];青岛日报;2010年

5 朱寰;向历史深处溯源[N];青岛日报;2010年

6 朱寰;向历史深处溯源[N];青岛日报;2010年

7 朱寰;向历史深处溯源[N];青岛日报;2010年

8 朱寰;向历史深处溯源[N];青岛日报;2010年

9 朱寰;向历史深处溯源[N];青岛日报;2010年

10 朱寰;向历史深处溯源[N];青岛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效正;清末民初庙产问题研究(1895-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杨木武;莫里循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情[D];苏州大学;2004年

4 李平亮;卷入“大变局”[D];厦门大学;2004年

5 丁淑琴;清末民初甘青地区民族社会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胡素萍;李佳白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D];中山大学;2006年

7 张利荣;清末民初甘肃的警政建设[D];暨南大学;2007年

8 朱庆葆;抗拒与变迁[D];南京大学;1992年

9 王红军;清末民初思想界的黄远生[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马陵合;清末民初铁路外债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海宁;清末民初江苏师范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姚伟;清末民初多党制理论与实践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3 邢瑞;清末民初陕北留学生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4 刘月玲;试论康有为孔教思想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巧云;清末民初天津下层市民犯罪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尹翼婷;清末民初子女权利的变化趋势[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李杰;清末民初的国家堤防事业[D];厦门大学;2008年

8 王莹莹;清末知识分子从军热现象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杨芳;清末民初新教女医学传教士在华活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雯;清末民初贵州私塾改良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39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39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a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