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之间:董必武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想
本文选题:董必武 切入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会、法律的多元性决定了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性。建国之初董必武就提出了以便民为理念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想,是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的产物。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承继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强调当事人主义,与现代社会的平等、参与、协商原则相契合,可以而且应该成为调整现代社会的模式。由此,董必武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想,为我国当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提供了历史智慧。
[Abstract]:Society, pluralism plural law determines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Dong Biwu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solving mechanism to convenience fo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dispute is the concept of product China respec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reality. Chinese mechanism inherits the traditional judicial culture emphasize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dispute resolution, the parties, and the modern social equality, participation the principle of consultation, fit, can and should be the adjustment of the mode of modern society. Therefore, the mechanism of conception to solve the Dong Biwu Pluralistic Dispute provides historical wisdom fo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hina's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云南省安宁市检察院;
【分类号】:D909.2;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卢曼;韩旭;;法律的自我复制及其限制[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3 曾绍东;俞荣根;;程序:正义还是不正义——司法改革中的文化传统影响[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俞荣根;曾绍东;;董必武司法改革思想的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苏力;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J];中外法学;1995年05期
6 侯欣一;;陕甘宁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J];中国法学;2007年04期
7 范愉;小额诉讼程序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宁;钱永平;;现代化进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释比”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严然;吴丹;;石林彝族刺绣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方潇;;法律与自然、社会:天学视野的关联及其现代意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於恒强;陆春镁;;重构我国法院外ADR的基本思路与设想——从现实解纷的角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6 张昕;;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何旺生;;士风与文风——读《任f 与南朝士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史应勇;由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到括囊大典、贯通六艺——论郑玄通学的产生[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9 吕小琴;;进一步深化会馆研究的力作——评王日根《中国会馆史》[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10 刘兵;凌晓明;;诉调对接的运行及其社会效果[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王汝能;;发展检察文化促进执法规范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金波;;具有检察特色的教育培训机制之构建[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孙彩燕;;儒家“孝悌”观的当代反思[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6 何江;;体制壁垒和法治本土化的制度演进[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李炯标;;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8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10 盛洪;;天命与民权(初稿)——探寻中华文明的宪政框架之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祁峰;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昕宇;农民视角下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愉;;诉讼的价值、运行机制与社会效应——读奥尔森的《诉讼爆炸》[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2 戴维·杜鲁贝克,王力威,潘汉典;论当代美国的法律与发展运动(上)[J];比较法研究;1990年02期
3 奥·凯恩-弗伦德,贺卫方;比较法与法律移植[J];比较法研究;1990年03期
4 朱景文,斯图尔特·马考利;关于比较法社会学的对话[J];比较法研究;1998年01期
5 张超;;涉法上访案件处理长效机制探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姚志坚;;当前我国司法便民改革的法律分析[J];金陵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7 张宏卿;;试论传统文化与公民社会的养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郑成良,杨云彪;关于正当程序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思考──兼及中国宪政制度的反思[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03期
9 陈端洪;对峙——从行政诉讼看中国的宪政出路[J];中外法学;1995年04期
10 蒋立山;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特征分析[J];中外法学;199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日本京都大学法学博士$$神户大学法学院教授 $$国际社会学协会法社会学研究委员会指名理事 季卫东;[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新凡;董必武法制思想形成历史过程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罗金声 ,袁新安;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奠基人——董必武[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3 赵秉志,时延安;董必武刑事法治思想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宋凤英;;董必武与建国初期的法制建设[J];党史纵横;2009年06期
5 曾立斌,肖丕国;董必武法制思想探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胡太春 ,陈建萍;董必武法学思想是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任建新谈董老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贡献[J];纵横;2005年03期
7 王明有;董必武对我国人民民主法制建设的贡献[J];理论探索;2003年01期
8 鞠健;董必武法制思想探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徐新颖;董必武法治思想探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饶娣清;;简讯[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盛仪;何克祥;;从依法办事到依法治国[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2 侯玉花;;浅议董必武的民主法制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3 刘蜜;;董必武法制思想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4 吴光德;;董必武加强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思想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5 李龙;付子堂;;董必武法律观论纲[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6 武延平;;学习董必武的法制思想 进一步提高依法办事的观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7 庄汉;;董必武法制思想与当代依法治国理念之关联[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8 刘茂林;陈新;张涛;;董必武法制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9 阿计;;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2年年会综述[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10 朱祖永;;论法治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建立——董必武法治思想探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翠丽;为了法制建设的明天[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记者 娄银生;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5年年会召开[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记者 李汝健 王华兵;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召开2006年年会[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刘海年;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宝贵财富[N];人民日报;2006年
5 吴家友;董必武立法思想探析[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余建华;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年会召开[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教师 傅达林;“稀释不满”需要多元化机制[N];检察日报;2008年
8 何 兵;一代新规要渐磨[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阿计;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思想渊源[N];法制日报;2002年
10 王新宇;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与实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爱军;建国初期刑事诉讼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远尊;董必武法制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祝接龙;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杨红芳;建国初期董必武法制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郭晓燕;转型期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烟台大学;2007年
5 孙倩;论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理念推广[D];山东大学;2009年
6 李论;试论董必武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思想[D];中南大学;2005年
7 晏礼蠡;论董必武人民司法理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曾海;董必武旧司法人员思想改造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秦璇;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钠;论彭真的立法思想[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644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4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