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审查正当性论争之辨析
本文选题:司法审查 切入点:政治正当性 出处:《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摘要】:司法审查的正当性论争所造成的司法审查正当性困窘,堪称司法审查乃"知难行易"。辩解和诘难司法审查的两种立场,无不从民主、分权、人权与司法审查之关联以证立或驳斥司法审查,其中又内在地勾连着宪法的性质、立法与司法的关系、宪法解释的方法。此种理论上的分异乃至对立,端在于司法审查的正当性问题已非一般意义的司法的正当性问题,而是因司法审查内含修宪,遂转成为政治正当性问题。民主、分权、人权正是关联着司法审查权的依据、方式和目标三个方面,从而成为证立或驳斥司法审查所必然涉及者。而对民主、分权、人权的理解和判定,又往往人言人殊,由此造成理论上的各执一词、分庭抗礼。然而,在证立与驳斥司法审查之间,逻辑上的要求是不对等的。此所以司法审查在理论上困难重重,在实践上却大行其道。此亦所谓"知行分离"。
[Abstract]:Due to 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legitimacy of judicial review, it can be called as "difficult to do". The two positions of justification and cross-examination of judicial review are all from democracy and separation of power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rights and judicial review is based on evidence or refutation of judicial review, in which the nature of the constitu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gislation and the judiciary, the method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the differences and even the opposites in theory, are intrinsically linked.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legitimacy of judicial review, which is not the legitimacy of judicial review in general sense, but the political legitimacy problem because judicial review contains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Democracy,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human rights are the basis of the right to judicial review.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mode and the objective, thus becoming necessary to justify or refute judicial review... and the understanding and determination of democracy, separation of powers, human rights, and ofte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eople, resulting in theoretical dogma and antagonism... However, the understanding and determination of democracy, separation of powers, human rights, etc. The logical requirement is not equal between the evidence and the refutation of judicial review, so judicial review is difficult in theory, but it is popular in practice. This is also called "separation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阎光才;;迫不得已的荒谬?[J];读书;2008年07期
2 路易·法沃赫;金邦贵;施鹏鹏;;欧美宪法司法模式比较研究[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C·尼尔·泰特;导论:民主与法——理论和研究中的新发展[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年02期
4 胡伟;在经验与规范之间:合法性理论的二元取向及意义[J];学术月刊;199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包亚军;苏共丧失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侯艳芳;;治理商业贿赂:深度、限度、力度与广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龚怀林;;法律运行伦理追问的依据和向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刘源;;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刘志峰;;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行政审判制度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魏小强;;律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9 肖建华;唐玉富;;公益诉讼的建构[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易凤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行政法治的价值契合[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区基层民意机制的探索性创新——对盐田区民意畅达模式的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5 汪永成;李宣;;城市社区基层民意机制的探索性创新——对盐田区民意畅达模式的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张玉;唐良凤;;论规制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可接受性——以中国“环境规制政策执行”的历史演进为分析文本[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李洪佳;;合作型信任——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何军;;有效性:共产党执政体系的治理绩效基础[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9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10 沈岿;;因开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汪德荣;北部湾港口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黄湘平;政府公信力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耿如昕;反思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俞烨;功能主义视角下行政裁量基准的效力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千帆;;司法审查的模式、功能及其监督[J];法学家;2008年04期
2 戴木才,彭隆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执政正当性的新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2期
3 刘练军;;司法权在何种意义上不存在[J];法治研究;2007年06期
4 钱锦宇;;司法审查的能与不能:从“麦迪逊式困境”的重新解读及其解决说起[J];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05期
5 袁方;;如此西方“民主”[J];世界知识;1994年12期
6 程样国,匡爱民,陈奇伟;论邓小平的法治思想[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刘作翔;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焦文峰;析民主限制理念[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9 王富贵;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J];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10 郑镇;国民精神重塑的百年追思[J];东南学术;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让合作学习走进小学语文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韦荣喜;;班级管理“人本化”小议[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郁建兴;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一个概念性考察[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4 周峰;陈静;;民主、法治、责任:公共行政的价值操守[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卢翊群;;让爱贯穿班级工作的始终[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6 金国坤;;以民主、公正的行政程序制度保护公民财产权利——以城市房屋拆迁纠纷为例[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冯婕;周燕玲;姜继为;;老方法,新价值——对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的几点认识[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姚香梅;;张扬学生个性 放飞想象的翅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9 夏建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吴丕;;加入WTO后政府改革的观念转变问题[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德中;问责制:满足基本的政治正当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葛伟;行政超越职权的认定及司法审查权的行使[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李石山 彭欢燕;准行政行为与司法审查权限[N];人民法院报;2000年
4 甘文;WTO反倾销协议与法院的司法审查权[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傅思明;宪法的执行[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张铁馨;司法审查[N];检察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张鲜堂;洛阳“种子案”凸显司法审查制度缺陷[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8 ;哪些是“民告官 ”的法律依据[N];工人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朱采菊;制度建设助推依法行政[N];南通日报;2008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讲师 诉讼法博士 杜 闻;法律审查的必要性[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国伟;走向宪政[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伯超;宪政危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4 李永乐;构建超越种族与区域的政治共同体[D];复旦大学;2007年
5 郜工农;新世纪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推进条件及制度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茗;从美国“民主”到法国“革命”[D];复旦大学;2005年
7 许先国;论当前黑恶势力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影响及对策[D];武汉大学;2004年
8 张亚勇;党的领导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江峰;美国新闻自由的历史之维与宪政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张亚娟;关于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锐;事实抑或规范:马克斯·韦伯政治正当性再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静文;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起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孟庆芬;论新型教师权威[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婷婷;论社会团体在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冠;理想和现实中的议会民主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龚伟亚;陪审制度的反思与前瞻[D];苏州大学;2005年
7 余霞;行政公开论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杜应尧;论人民陪审制的价值[D];山西大学;2005年
9 睢建环;公共艺术初论[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初庆林;我国村民自治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8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5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