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好意同乘”交通事故的侵权责任
本文选题:好意同乘 切入点:交通事故 出处:《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好意同乘"乃情谊行为之一种,"好意同乘"交通事故则属于侵权行为。"好意同乘"交通事故致搭乘者损害,供乘者应承担过错责任,就其一般过失对搭乘者承担责任。"好意同乘"可减轻供乘者的赔偿责任,减责之依据在于公序良俗原则。搭乘者对损害的发生构成与有过失时,亦可减轻供乘者之赔偿责任。"好意同乘"交通事故涉及第三人时,供乘者与第三人构成共同侵权,搭乘者与有过失的减责效果不仅及于供乘者,也及于第三人。"好意同乘"不能成为决定搭乘者是否享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因素。据此,既可弥补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之漏洞,又可统一法院审判实践,妥适解决好意同乘纠纷。
[Abstract]:"sharing with good will" is one of the acts of friendship, and the traffic accident of "sharing with good intentions" is an act of tort. The "well-intentioned and shared ride" traffic accident causes damage to the passenger, and the passenger shall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fault. For its general fault, the passenger is liable. "good faith and sharing" can reduce the liability of the passenger, the basis of which lies in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 When the passenger is guilty of the damage, The liability of the passenger may also be alleviated. When a "good ride" traffic accident involves a third person, the passenger and the third party constitute joint infringement, and the liability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passenger and the fault is not only as good as the passenger, but also in the case of the third party. Also to the third person. "good will and sharing" cannot be a factor that determines whether the passenger enjoys the right to claim compensation for moral damage. Based on this, it can not only make up for the loopholes in the current legal norms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unify the court's trial practice. The dispute should be settled in good faith.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青年项目“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构成要件该当性重构”(12FXC035)
【分类号】:D920.5;D922.14;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家勇;;因情谊给付所致损害的赔偿责任[J];东方法学;2013年01期
2 王旭玲;;好意同乘的法律性质新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李薇;日本机动车损害赔偿保障法上的“他人”性研究[J];环球法律评论;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军;高利红;;从国外发展状况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邵建东;曾见;;情谊行为还是法律行为——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女方停服避孕药”案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王晓林;;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范围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韩秀桃;;略论民国时期法律家群体的法律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6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9 邢昊然;;利他合同基础理论研究——以第三人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胡艳萍;;在法制的框架下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董美根;;论专利默示许可——以对专利产品合理期待使用为目标[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李秀娟;;专利侵权诉讼中实际损失之确定标准——美国的经验[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4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6 李晨;;法律经济分析的规则视角问题及其实践应用[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7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焦晓菲;;论经营服务者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杨延昭;邵兴全;;从“入库规则”到优先权规则的转化:一个公共选择的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若蓓;论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D];河北大学;2009年
2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佳俊;重复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丁涛;航空器跨国担保交易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唐琳;非典型股东查阅权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韩鑫;税收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赵万一;蒋英燕;;论不作为侵权及其法律完善[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2 麻昌华;;论作为义务的配置基础与类型[J];法商研究;2008年03期
3 ;李萍、龚念诉五月花公司人身伤害赔偿纠纷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2年02期
4 ;周开凤等诉宜昌县建设局人身损害赔偿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1年04期
5 邱鹭风;;论情谊行为侵权责任——以一起“情谊行为侵权案”的判决为分析样本[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钟富胜;胡新;;好意同乘的定性分析及责任承担[J];人民司法;2009年02期
7 杨婵;“好意施惠关系”中的责任承担——从《楼上楼下》的个案角度分析[J];法学论坛;2005年01期
8 葛云松;;《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J];中国法学;2010年03期
9 谢鸿飞;;论创设法律关系的意图: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限度[J];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沃中东;对医疗事故处理中无过错责任适用的思考[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苏团;;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无过错责任之合理性[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王书生;;电力事故无过错责任中的“过错”问题分析[J];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06期
4 孙颖;;服务侵权的无过错责任[J];法学;2008年11期
5 于炜;孙宁;;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刍议[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张晓霞;;无过错责任适用相关问题探讨[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7 倪斌鹭;;高压电事故的无过错责任[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0年Z1期
8 阿瓦;;浅议高压触电人身伤亡适用无过错责任[J];云南电业;2010年03期
9 阿瓦;;高压触电:慎用无过错责任[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年16期
10 李学成;王丰民;;无过错责任抑或严格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0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岩;;无过错责任理论基础试探[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刘彬;;论我国无过错原则的立法与实践[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玲 李金辉/编译;无过错责任车险的致命影响[N];中国保险报;2004年
2 戴长宏;无过错责任与公平责任的区别[N];江苏经济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马斌 ;马明哲:“无过错责任”应延缓实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4 ;企业经营应高度重视无过错责任风险[N];人民邮电;2007年
5 晓言;不能对“无过错责任”掉以轻心[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王竹 四川大学法学院;比较法孤例:饲养动物致害的三个无过错责任条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胡珍玉;污染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必要性[N];江苏经济报;2011年
8 记者 王书林 通讯员 袁俪荣;房顶清雪坠落跌伤雇主担无过错责任[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左其洋 晁俊启;无过错责任赔偿[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3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杨立新;机动车交通事故无过错责任的司法补救[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海安;过错对侵权法上无过错责任赔偿范围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营力;侵权法上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薄雪;严格责任与无过错责任之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贾婉婷;无过错责任归责依据之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旭光;无过错责任原则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李虹秀;侵权法上无过错责任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金勇;侵权法上无过错责任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何煦;侵权法中的无过错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王珂;论无过错责任中的过失相抵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鸣;宪法平等保护与无过错责任的冲突与制衡[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沈小军;危险责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85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68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