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及居民行动策略的法社会学分析
本文选题:环境纠纷 + 行动策略 ; 参考:《学海》2013年05期
【摘要】: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居民遭遇污染随之增多,由此引起了较多环境纠纷。水、空气和噪音污染,以及空气、水和垃圾分别是农村和城镇居民所感知的突出环境问题;经验调查发现,更多的农村居民选择诉诸第三方权威来解决环境纠纷,显现出"上层化"而非"金字塔"形态;而应对公域环境问题,居民的行动则趋向于"消极化"。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力量以及对于区域而异的纠纷性质对遭遇环境纠纷者的行动策略选择产生影响。个人和家庭社会经济力量的增强会降低对污染的容忍度,同时也提高对第三方权威解决问题的信心。在不同地区,环境纠纷性质从偶发事件向较普遍社会问题的转变,人们的行动策略也会从自行解决走向"上层化"。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residents encounter more pollution, which leads to more environmental disputes.Water, air and noise pollution, as well as air, water and garbage, are promin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perceived by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respectively; empirical surveys have found that more rural residents resort to third-party authority to resolve environmental disputes.The behavior of the residents tends to be negative in response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common areas.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ength of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and the nature of disputes over different regions have an impact on the choice of action strategies for those suffering from environmental disputes.Increased social and economic empowerment of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reduces tolerance for pollution and increases confidence in third-party authority to solve problems.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disputes has changed from accidental events to more general social problems, and people's action strategies will also change from self-solving to "upper-level".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层社会矛盾的化解经验与秩序建构研究”(项目号:10BSH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卫星;;中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立法问题与建议[J];环境保护;2008年20期
2 孙岩;武春友;;环境行为理论研究评述[J];科研管理;2007年03期
3 杨朝霞;;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与运用[J];环境经济;2011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彬辉;环境污染纠纷的法外私力救济及其解决之道[J];河北法学;2004年01期
2 张晓文;;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探析[J];河北法学;2007年07期
3 陈丽华;;论村民自治组织保护环境的法律保障[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张晓文;;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罗丽;;日本公害健康被害救济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环境法治;2009年00期
6 胡耘通;;我国环保法庭的分析与完善——兼论环境审判专门化的图景展望[J];中国环境法治;2011年01期
7 顾金土;邓玲;吴金芳;李琦;杨贺春;;中国环境社会学十年回眸[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吴卫星;;中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立法问题与建议[J];环境保护;2008年20期
9 张璐;;我国城镇居民环保事务参与的性别差异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周娟;周志家;;“限塑令”实施效果的差异性案例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乃诗;;农民环境行为对农村环境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孟婵娟;;浅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的确立[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杜健勋;;环境利益论纲[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江;梁艳凤;;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度探究——以美国超级基金法为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5 蒋莉;马飞;;试论环保私力救济及其法律规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6 翁清明;陈禹;叶向;;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投资行为分析和模拟[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宏光;谢璐;;公信力——行政机关解决纠纷机制有效运行的逻辑起点[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程守太;;浅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坤;;流域管理中法律不协调探讨[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10 赵婧;;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公众态度与行为分析[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霍生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中生态农民的培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阳露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芈凌云;城市居民低碳化能源消费行为及政策引导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李进兵;旅游资源保护中的企业自愿环境行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谭晓宁;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行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邱红;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刘子龙;第三代移动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刘洋;论司法权的社会功能[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立;对我国环境纠纷非讼解决模式的思考[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扈现奎;我国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职能定位及制度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麻婷婷;试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杨欢;我国水污染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蒋燕萍;环境民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汉水;我国环境法庭设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宁;完善我国不可量物侵害制度的构想[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田玲玲;我国环保NGO参与环境事务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彭欣;ADR在解决我国环境纠纷中的适用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陈奉伟;森林公园游客环境态度与行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洪大用;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灿发,许可祝;中国环境纠纷的处理与公众监督环境执法[J];环境保护;2002年05期
2 高莉;调解在环境纠纷中的适用[J];环境导报;2003年19期
3 黄锡生,邓禾;韩国的环境纠纷行政解决制度及其借鉴[J];环境保护;2004年03期
4 吴勇;;论环境纠纷仲裁[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5年00期
5 陈叶兰;;论跨界环境纠纷的处理原则[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07期
6 齐树洁;;论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J];法律适用;2006年09期
7 陈叶兰;;关于跨国环境纠纷的几个法律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李建勋;颜正魁;;中韩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研究"课题组;吕忠梅;;建立和完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J];求是;2008年12期
10 贺蓉;;美国环境纠纷解决替代机制制度诱因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勇;;关于我国环境纠纷行政仲裁的反思与重构[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2 袁玉娟;刘国芹;;环境纠纷之小型审理模式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3 张式军;;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探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高捷达;;建立多元化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若干问题的探讨[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5 付兴艳;;浅析环境纠纷中的行政调解[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6 赵杰;;环境纠纷多元化救济方式研究——从救济方式看《环保法》的修改[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叶兰;;论跨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8 王清军;;相邻环境纠纷解决的比较法考察[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9 陈维东;;现阶段环保领域中律师的作用[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10 王灿发;;环境纠纷处理和环境诉讼证据的收集与应用[A];律师环境法律实务培训班教程[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闫艳 高杰;东台环境纠纷有了“第三方”[N];中国环境报;2010年
2 河北省廊坊市环保局 李志强;坚持以人为本化解环境纠纷[N];中国环境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章宁旦 本报通讯员 林劲标 廖冰寒;多重污染源叠加环境纠纷如何定责[N];法制日报;2013年
4 王海川;资源环境纠纷有了“职业裁判”[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5 绍兴市环境保护局;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妥善处置环境纠纷[N];绍兴日报;2006年
6 赵捍东邋王进;东台首设环境纠纷仲裁庭[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方家禾;完善司法低成本解决环境纠纷[N];焦作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王家梁 本报通讯员 李黔云;环保合力增信心环境纠纷靠法解[N];法制日报;2014年
9 黄冀军;让好传统有更大的用武之地[N];中国环境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陈媛媛;第三方能否成为化解矛盾的金钥匙?[N];中国环境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理达;环境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丽鹏;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郭文婷;我国环境纠纷仲裁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明涛;浅论我国环境纠纷仲裁制度的构建[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张超;论我国环境纠纷行政调解专门机构的依法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熙璇;论我国环境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完善[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璧君;论环境纠纷的行政调解[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洋;我国环境纠纷行政调解的法律对策[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赵斌;论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张卉;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50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50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