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移民与我国法治社会的生成
本文选题:法治社会 + 务工移民 ; 参考:《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务工移民是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究其性质,它是一种不同于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农业社会内部的移民运动,而是一种由农村居住地向城市转换、由务农向务工转换、由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转换、由遵从传统农业社会行为规则向遵从现代工业社会行为规则转换的“异质性”移民,其活动过程标志着移民进城的农民工的再社会化,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结构,从而推动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 务工移民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体制,同时它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统一的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法治社会即社会的法治化,指的是在现代社会中,政府与公民依据良法对公共生活在进行合作化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秩序或社会状态。在法治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务工移民起着解构传统农业社会、培育务工移民主体法治精神以及提高其法律素质等作用。然而,务工移民主体在城市的工作与生活现状表明,我国在对务工移民的劳动权利保护、社会保障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正确应对这些问题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关键所在。 构建法治社会,要求我们完善目前的制度设计,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调整法治建设的目标,优化社会控制的手段。并在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积极创新,同时保障社会层级间正常流动渠道的畅通,这样有利于促进务工移民主体的自由流动,形成合理、和谐的社会流动。
[Abstract]:Migrant workers are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s of Chinese society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In terms of their nature,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the migration movement that took place in the agricultural society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but a kind of transformation from rural residence to city.The "heterogeneous" immigrants who have changed from farming to working, from peasant to citizen, from complying with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al behavior rules to complying with modern industrial social behavior rules,The process of its activities marks the re-social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who emigrate to cities, which fundamentally changes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legal system.The root cause of migrant workers is the dual soci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reak the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o establish a unified society ruled by law.A society ruled by law is a kind of social order or social state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ublic life by the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according to the good law in modern society.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 society ruled by law, migrant work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constructing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ety,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the rule of law of migrant workers and improving their legal quality.However, the working and living situ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cities shows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and social security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correctly is the key to construct a society ruled by law.To build a society ruled by law requires us to perfect the current system design, reform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djust the goal of the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e the means of social control.And i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novation, while ensuring the smooth flow of normal channels between social levels, this is conducive to promote the free flow of migrant workers, forming a reasonable, harmonious social mobility.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49.21;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让“春风行动”惠及更多的农民工[J];中国就业;2005年02期
2 张琳;;影响河北省农民工流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河北农业;2010年07期
3 周庆;田茫茫;;农民工就业的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4 冯丽洁;;从“国民待遇”的缺失,谈农民工体育的无奈与现实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年05期
5 李文州;;论陌生人社会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1期
6 王华;;空间的底边与底边的空间———对南京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的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崔琴;何金兰;;论法治理念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J];湘潮(下半月);2011年07期
8 纪韶;;国家调整农民工就业政策社会效应评估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9 孙江超;;当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适度发展探析[J];特区经济;2011年08期
10 赖静;;和谐法治社会构建中的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障[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辉;;和谐社会理念下环境保护法之定位[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2 张长生;;构建法治社会防腐体系[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3 张涵;;论法治社会的舆论监督[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4 齐延平;;论法治社会中权力运行的底线道德与责任制度之关系[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秦德君;;中国社会建设战略择定与集体行动——政治设计视野中小康社会、法治社会、和谐社会演进路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钟小浜;郭科;黄海涛;;陕西省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和社会融入现状及对策[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任玉岭;;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实现“三生共赢”的重要内容和使命[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8 孟丽;;农民工就业现状浅析及建议[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9 张震宇;;浅析农民工问题[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蒋万胜;张凤珠;;我国农民工收入状况及其成因[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蓓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省民建会员;和谐法治社会中民事审判法官的专业情感[N];四川政协报;2005年
2 记者杨净茹;我市实现农民工进城落户无障碍[N];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
3 徐振中 江北;凉水河乡1600名农民工进城就业[N];朝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黎品玉 甘敏;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N];法治快报;2009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党国英;农民工进城:由“候鸟式”流动转向迁徙式流动[N];北京日报;2009年
6 记者 张磊;迈向成熟的法治社会[N];湖北日报;2009年
7 宋桂芳;法治社会不能用道德冲动辨是非[N];法制日报;2009年
8 南方日报评论员;“法比天大”:法治社会题中之义[N];南方日报;2009年
9 杨涛;法治社会不需要“绕行”的政府[N];法制日报;2010年
10 江西省赣州市市长 王平;让农民工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晓坚;农民工待遇问题的历史考察[D];苏州大学;2010年
2 周小刚;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朱贵云;中国农民工收入与生活状况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滕姗姗;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于丽敏;农民工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贾楠;农民工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潘虎;中国农民工养老金制度的经济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10 高月;我国农民工就业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思芊;农民工就业培训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悠悠;农民工融入当地社区的社会和制度壁垒[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兴梅;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刘杨;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徐静;社会空间理论视角下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余幸辉;学校主导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艳;农民工认同问题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光;中国现阶段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曹成文;健康被漠视的群体[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霍昊;山西省农民工职业社会化的途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1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6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