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研究方法革新作为中华礼法研究根基新论——《尚书》学方法更新兼及舜邦礼法架构初探
本文选题:《尚书》学方法 + 伯夷全知视角 ; 参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摘要】:中华礼法研究对于《尚书》学的依赖迄今未能导出宏观规范说,以致帝舜邦畿政治构造不清,礼法问题的结构价值因而不明。其根源是学界不曾自省《尚书》学方法欠妥。讨论揭示,此等欠缺导致两个链式问题:一是没有夯实虞史传《虞书》的语言可靠性基础,亦即尧舜时代语言哲学基础不明。二是此等欠缺催生宋明清学人的孔传《尚书》怀疑情结。讨论亦揭示,伯夷由于职分特点能够以近乎全知的叙事视角记述尧舜业绩,而其全知叙事视角的基础是舜帝设定的语言哲学,其核心是古文时态观。基于此重大发现,且在兼顾孔子理《书》视角的前提下,舜邦的政治构造得以揭示,从而为中华体系礼法研究打下了基础。
[Abstract]:The reliance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ritual law on the study of Shang Shu has so far failed to derive the macroscopic norm theory, so that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of Emperor Shun Bang Ji is not clear, and the structural value of the ritual law problem is thus unclear.Its root is that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not introspected the study method of Shangshu.The discussion reveals that these deficiencies lead to two chain problems: one is that the language reliability foundation of Yu Shi Zhuan Yu Shu is not consolidated, that is,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language in the period of Yao and Shun is not clear.Second, these deficiencies gave birth to the Song, Ming and Qing scholars, Kong Zhuan the book of doubt complex.The discussion also reveals that Boyi is able to describe his achievements from a nearly omniscient narrative perspective because of his duties, and his omniscient narrative perspective is based on the language philosophy set by Emperor Shundi, the core of which is the tense view of ancient prose.Based on this important discovery, and on the premise of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us' theory and book, Shunbang's political structure was revealed, 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system of etiquette and law.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李梅训;简论欧阳修《诗本义》对《毛传》、《郑笺》的批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王兵,张征;试论庄子学派与宋玉的亲缘关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郑学益;思想制胜的新世纪营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张碧波;箕子论——兼论中国古代第一代文化人诸问题[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8 冷卫国;东晋赋学批评的分期及时代特征[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9 晁瑞;;介词“向”对“问”的替换——兼谈方言介词“问”的历史演变[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10 刘家和;论司马迁史学思想中的变与常[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俞志慧;;《国语·晋语四》韦注辨正[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何慎怡;;源自《诗经》的成语的形态结构[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于昕;;苏辙《诗集传》文字校勘举例九则[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证候学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3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季琴;三国支谦译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2 孔德立;郭店儒简与子思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效霞;中医脏腑学说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薛永刚;《说文解字》小篆异体字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昊;《焦氏易林》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陈丽;西汉时期汉民族民族意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怀源;《段注》“废、行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叶仁雄;孔子中和之美的时空阐释[D];湘潭大学;2003年
9 薛峰;序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蒋莉;楚秦汉简标点符号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72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7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