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较视角的中日旅游法价值取向分析
本文选题:旅游法 + 价值取向 ; 参考:《人文地理》2013年04期
【摘要】:研究法的价值取向有助于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发挥、释放法的实践理性功能。我国《旅游法》按照市场经济和法治政府的要求,整合了旅游产业各要素和旅游活动全链条,构建了涵盖促进法、行政法和民事法三方面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旅游法价值取向研究的基础上,对日本旅游立法情况进行分析,并从比较视角对中日旅游法的价值取向进行探究,以期结合国外旅游立法成功的经验,探索我国《旅游法》实施中国际旅游规则、国外旅游立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最后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语境提出中国旅游法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秩序建立,权利维护,促进发展等方面。
[Abstract]: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research law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legal system, and to give play to the practical rational function of the law.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government ruled by law, the Tourism Law of our country integrates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whole chain of tourism activities, and constructs three different legal norms covering three aspects: promotion law, administrative law and civil law.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research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ourism law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Japanese tourism legisla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ino-Japanese tourism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ison, in order to combin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tourism legisl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Tourism Law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rul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foreign tourism legislation with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Finally, based on a certain background and contex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tourism law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order, the maintenance of rights, and the promotion of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Q072)
【分类号】:D931.3;D92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玉灵;浅析我国的旅游立法[J];法学杂志;2005年05期
2 郑国全;;日本旅游法规体系的特征及其对我国旅游立法的启示[J];法治研究;2008年11期
3 范能船;世界旅游新发展和旅游基本法建设[J];旅游科学;2004年01期
4 万国华;;论我国旅游立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6年03期
5 黄健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旅游法[J];旅游学刊;2011年01期
6 戴斌;李仲广;战冬梅;;论旅游权利应是旅游立法的宗旨和目标[J];旅游学刊;2011年03期
7 殷作恒;日本旅游立法的主要内容及法律体系的特点[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05期
8 凌强;;日本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措施与成效[J];日本学论坛;2008年02期
9 殷作恒;日本旅游的法规体系[J];现代日本经济;1999年01期
10 罗家云;;自由还是秩序——关于法律价值的历史考察[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2 喻玲;;经济法视野中的国家调节经济之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3 李钟书,翁里;论城市拆迁中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博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吴宁;;权利的价值追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友连;;论占有制度的法律价值——兼论《物权法》中占有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刘少军;叶雨晴;;关于相对不起诉中引进特别程序的法律思考——以被不起诉人的权利救济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周琳静;;民间资本进入微型金融领域的理论解读与现实表达[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陈桂生;;行政许可法的经济分析——以交易成本为视角[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陈发源;;旅游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曾兆晖;艾利娜;;理性视角下的法的目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晋华;周玉庆;;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检察权配置[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田维民;;耻感文化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从“深圳妓女示众事件”说起[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梁文婷;李秀雅;朱慧;;循环经济视野下的旅游资源保护法律之缺失与完善[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5 廖柏明;;日本旅游资源环境法律政策研究——以日本熊本县区域为例[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6 谢伟;;论环境诉权的价值[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7 刘湘溶;王彬辉;;环境法学权利研究方法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泉生;何晓榕;;生态人与法的价值变迁[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何晓榕;;生态法上的人[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董正爱;;小康社会视阈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解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清华;国际商事仲裁自裁管辖原则消极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艳秋;以人为本 中小城市棚户区改造现状及对策[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阿华;论依法按政策行政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杨坚;旅游合同的违约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肖丽;论网络舆论监督权与司法正的良性互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程雨和;中国外汇管理改革的法律问题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静;;以《旅游权利法案》为导向构建我国旅游基本法[J];文史博览;2005年18期
2 张永奇;;论公民的基本旅游权利及其法律依据[J];旅游论坛;2009年05期
3 杜江;论中国旅游产业功能与产业政策的转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王德刚;;旅游权利论[J];旅游科学;2009年04期
5 杜江,戴斌;中外旅行社制度环境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0年01期
6 匡林;集权还是分权:政府发展旅游业的两难境地[J];旅游学刊;2001年02期
7 刘红婴;;旅游权的法理释义[J];旅游学刊;2006年09期
8 夏赞才;刘焱;;论旅游权利[J];旅游学刊;2010年05期
9 凌强;;日本旅游教育新特点探析[J];日本问题研究;2006年04期
10 凌强;;日本《观光基本法》修定的主要内容、意义及问题[J];日本问题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志刚;GATS框架下中国旅游立法与旅游者权益保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杨曼丽;论休息权[D];武汉大学;2005年
3 赵永胜;旅游合同规制与旅游者权益保护[D];吉林大学;2007年
4 吕晓亮;中国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5 钟清;论旅游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张蓉;旅游合同中游客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蓉;;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17期
2 冯立红;;论法治建设与人文关怀[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杜文勇;;论法制理念与现代政治文明的性质[J];河套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杨萍;臧红岩;;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杨鹏亮;宁洁;;高校新编“法律基础”内容教学探索二题[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谈大正;;生命法的价值取向和立法原则[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曾凡伟;;论农村民间组织对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现实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8 松晓芳;;中西方法律文化价值取向的比较[J];天府新论;2008年S2期
9 赵修安;;我国法治发展必须以实现科学发展作为根本价值取向[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10 肖爱;何云辉;;论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价值取向与课程设置[J];教师;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谈大正;;公平和谐:生命法的价值取向和立法原则[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赵美珍;;我国古代森林资源保护立法之考量[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3 盛建明;;论中西传统法律学术的差异及其成因[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4 胡建萍;;疑难案件中的法律论证[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谦;;董必武“过程法律观”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文昌;法律的价值取向[N];法制日报;2002年
2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傅郁林;简易程序的价值取向[N];法制日报;2002年
3 夏锦文 徐英荣;司法的价值取向与权衡[N];检察日报;2002年
4 本版编辑邋信熙 王伟 谢洪军 陈杰人 刘四麻;判案究竟以什么为价值取向?[N];人民代表报;2007年
5 马少华;量刑标准的价值取向[N];法制日报;2003年
6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戴玉忠;司法公正的价值取向与保障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0年
7 田成有;文化对法治的意义[N];法制日报;2009年
8 鲁蒙;100%使用安全套触动了什么[N];甘肃法制报;2006年
9 张莹;无法指证肇事司机 车上乘员共同赔偿[N];法治快报;2006年
10 陈端洪;由富强到自由:中国宪法的价值取向与司法化的可能性[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汤善鹏;立法权正当行使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丹丹;个人自由:转型期中国法律制度变迁的价值导向[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欣;对我国立法价值取向的实证分析——1949年-2004年[D];四川大学;2005年
3 周永远;中日企业所得税调控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4 刘荣丽;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立法价值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5 田莉姝;中国封建主流法律思想演变之规律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6 王晓;论我国社会转型期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及协调[D];江南大学;2012年
7 王佳琪;多元价值观背景下情与法的冲突与平衡[D];吉林大学;2008年
8 韩燕;法律文化视角下中德厌讼与泛讼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马瑞;中日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黑白;“国家调节说”视野下的罗斯福“新政”[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86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8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