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渊源:一种本体论辩说
本文选题:法的渊源 + 法的来源 ; 参考:《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摘要】:以司法视角考察,法的渊源乃表征一种渊源联系,命题表达即"裁判规范源于法",其核心是体现法律至上、依法裁判的法治精神。而由此,源的追问即应止于法本身,止于法的存在、在哪里。法通过其形式自我肯定或标示存在,法的形式即法的"栖身之所",即法的渊源。法的完备总是相对的,裁判规范也有其非正式来源,但后者只是方法的权衡,属高度例外,且应严格限制,并不能用以解说法的渊源。这是一种本体论观点,一种"在"的思维,它取向于法的安定性和可预测性。此乃法治的要义,在当前中国尤具时代意义。
[Abstract]:From the judicial angle of view, the origin of law is characterized by a kind of source connection. The propositional expression is that "the adjudication norm originates from the law", the core of which is to embody the rule of law spirit of law supremacy and adjudication according to law. Therefore, the inquiry of the source should end in the Dharma itself, the existence of the Dharma, and where. The form of law is the place where law resides, that is, the origin of law. The completeness of law is always relative, and the criterion of adjudication has its informal source, but the latter is only a trade-off of methods, which is highly exceptional, and should be strictly restricted and can not be used to explain the origin. This is an ontological view, a "in" thinking, which is oriented to the st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of law. This is the essence of the rule of law, especially in China.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
【分类号】:D903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年君;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解志勇;论行政诉讼审查标准[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黎蜀宁;民事执行行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陈永富;浙江省山林权属争议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9 陈百灵;保证保险合同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刘田玉;诉讼真实观的演变及其程序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琳;我国兽药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程红丹;国际环境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同祯;量能课税原则法律地位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宋旭恒;环境权主体理论的理性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玉英;商业广告虚假荐证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旺生;法的渊源与法的形式界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4期
2 桑玲;;论法的渊源[J];法制与社会;2008年32期
3 韩业斌;;法的渊源:资源性因素与动因性因素的相关分析[J];沧桑;2009年01期
4 郑宁;;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地位之辨析——驳“其他规范性文件并非我国法的渊源”论[J];兰州学刊;2010年06期
5 刘想树;学说与判例的法渊源地位研究[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余雅风;美国第三级教育法的渊源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7 李步云;法的内容与形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8 缪文升;;和谐发展视野下法治文化的人文关怀[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5期
9 魏剑;;法哲学基本问题论辩[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王佳红;;论习惯能否成为当代英国法的渊源[J];学理论;2009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继成;;法律解释-裁判规范的正当性证明[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2 沈海风;;个案裁判中司法正义的实现[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敏;;论法律推理的可废止性[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4 徐晓光;;清朝政府对苗族立法与苗疆习惯法的准用[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林卫星;明确定位 完善机制[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林燕;法律语言:专业化还是通俗化[N];检察日报;2008年
3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刑法学家 陈兴良 本报记者 袁祥 采访整理;法律是一种规范 法律的规范是以语言为载体的[N];光明日报;2009年
4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文恺;“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刘作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规范如何进入法律之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钱锦宇;论法律的基本必为性规范[D];山东大学;2008年
2 胡君;原则裁判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李鑫;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亮;论法的渊源的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李传先;从法律原则到裁判规范[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学庆;图尔敏论证模型述评[D];山东大学;2006年
4 徐娟;作为方法的活法理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刘光洲;司法视角下的法律渊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王林;风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赖航月;埃利希的“活法”基本理论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臧宝军;英国商法的现代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玉婷;论司法判决中的法律解释[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高峰;论指导性案例与法律漏洞的补充[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88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88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