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刑事案例指导制度

发布时间:2018-04-27 08:21

  本文选题:刑事案例 + 指导制度 ; 参考:《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立法体系越来越趋于完备,司法的质量也不断得以提升。在法治环境得以改善的前提下,国民的法律意识也得以不断增强,法律的权威性开始逐渐得到体现。人们越来越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司法行为是否符合法治的精神。从媒体对许霆案的密切报道到公众对发生在更早一些时候的“云南许霆案”的判决再审的关注,无不体现民众对刑事案件司法裁决的公正、公平的期待。法律本身蕴涵着公正、统一、确定的理念,社会公众往往也是通过同案同判来解读和体验这一法治理念。因此,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当前法治进程和民众心愿的判例制度就提到我国最高司法机关的议事日程中。早在2005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明确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立制构想,说明我国最高审判机关已经意识到当前我国刑事司法对案例指导制度的亟需,因为案例指导制度在行为法领域要比在组织法领域更具空间,在人身权领域要比在财产权领域更具有成效。刑事法律作为保障社会秩序,保障人民人身、财产的重要法律,结合刑事司法的特殊性,建立我国刑事案例指导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指导司法行为的成文立法采用了概括、抽象的模式取向,一方面为司法的运作提供了普适性的指导,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司法可操作性差的弊端,由此给司法界人士以及普通百姓都带来了理解与适用上的不便,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同一条文的多种司法解读。同时,由于我国刑事司法在实践中所存在的一些内外部行政管理模式而导致的动辄请示的惯性思维,审判法官往往存在一种依赖上级个案指导的惰性,故实践中往往出现不规范的个案指导现象。这些弊端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司法的独立性,更容易催生司法腐败。因此,社会各界都呼吁建立一个具有系统而权威的案例指导制度来弥补这些不足。 综上,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建立旨在弥补刑事成文法的不足,其在防止司法不独立,合理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防止司法腐败,提升刑事司法的社会公信度等方面都不无裨益。其所具有的直观、具象的司法特性更是司法机关对话普通百姓的重要沟通桥梁,它将引导司法人员适当行使手中的权力,从而为刑事诉讼程序的运行提供更为完备的司法资源。因此,我国刑事案例指导制度是一项建立在诉讼实践基础上的、能够满足现实司法需求效应的重要法律制度。 然而,在上述最高法院有关构建案例指导制度的意见出台近四年时间里,我国虽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建章立制的成果,但是与我们所期待的应然效应仍存在相当的差距。现行既有的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缺乏明确的定位,最高法院的规定本身原则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差;而各地所制定的规则又呈现分散性,缺乏对司法统一的约束效力;同时,相关的制度建设未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因此,在有效调动法律资源方面,尚不能形成规制和整合效能。上述这些问题客观上已经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建设的瓶颈和障碍。 在未来的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建设中,我们需要对上述既存的制度性弊端加以改革和完善,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刑事案例指导。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该项制度的改革过程中首先明确:我们需要构建的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具有法律渊源的属性,也是辅助我国成文法的一种特殊的司法解释。在这样一种法律资源的定位前提下,再从宏观上对案例制度的制定、公布等程序性保障建设做进一步的完善,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赋予该项制度对全国刑事司法审判的实在的指导约束效力;同时,为保障其约束力的有效实现,应对违反刑事案例约束力的诉讼行为,给予必要的监督并附之于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完善与刑事案例指导相关的配套制度,使刑事案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our country ' s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 our country ' s legislative system is more and more complete , and the quality of the judiciary has been improved .


In our country ' s criminal procedure , the legislation that directs the judicial act adopts the general and abstract model orientation , on the one hand , provides universal guidance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judiciary , but on the other hand , there is a lot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that relies on the guidance of the superior cases . At the same time , the existence of these abuses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ry , but also promotes the judicial corruption . Therefore , all circles of society cal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atic and authoritative case guidance system to make up for these deficiencies .


Therefore , the criminal case guid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legal system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litigation practice and able to meet the demand effect of reality .


However , in the past four years in the opinion of the above - mentioned Supreme Cour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se guidance system , our country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 but there is still a considerable gap with the expected effect . The existing criminal case guidance system lacks clear positioning , and the provisions of the Supreme Court are of good principle and poor in operability ;
However , the rules formulated in various localities also show the dispersion and lack the binding effect on the unification of justice ;
At the same time , the related system construction does not form a complete supporting system , so the regulation and integration efficiency cannot be formed in the effective mobilization of legal resources . These problems have become the bottleneck and obstacl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riminal case guidance system in our country .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ture criminal case guidance system , we need to reform and perfect the above - mentioned institutional shortcomings and construct the criminal case guidance which accords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
At the same time ,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its binding force , it shall give the necessary supervision and attach it to the corresponding legal lia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riminal case binding action ;
At the same time , perfect the supporting system related to the criminal case guidance , make the criminal case exert its proper function and func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溯;;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J];法制资讯;2011年05期

2 曹坚;;检察机关案例研究指导制度的构建途径[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房文翠;丁海湖;;法学教育改革新导向:案例指导制度[J];法律适用;2008年06期

4 张志铭;;对中国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基本认识[J];法制资讯;2011年01期

5 王振民;;法律体系的新成员——案例指导制度[J];中国法律;2010年05期

6 王显德;何志;;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J];人民司法;2005年10期

7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关于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调研报告[J];人民司法;2007年19期

8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关于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调研报告[J];法制资讯;2008年01期

9 ;海南高院院长董治良谈到 案例指导制度有助于确保司法尺度统一[J];法制资讯;2011年01期

10 傅蔚蔚;张旭良;;试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之建构[J];法律适用;2006年Z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书林;新疆高院启动案例指导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特约记者 许恒;贺州市八成村屯实行聚餐报告指导制度[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聂敏宁 本报记者 高云君;省高院稳步推进案例指导制度[N];四川日报;2004年

4 墨帅;案例指导制度不能剥夺诉权[N];检察日报;2007年

5 杨雨泽;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N];光明日报;2006年

6 公丕祥;完善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之我见[N];法制日报;2011年

7 袁成本邋张志华;规范自由裁量权 防止同案不同判[N];法制日报;2007年

8 陈灿平;从司法方法性管理视角发展案例指导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张春宁 江苏省徐州市纪委监察局案件审理室;对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思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10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林卫星;明确定位 完善机制[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亚楠;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2 付成;论我国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国辉;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嬗变与模式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梁光成;案例指导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吴恙;试论案例指导制度[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鹏;论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法律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吕芯叶;论我国环境司法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戴瑛;我国案例指导制度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霍丽娟;民事案例指导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李升成;比较法视野下我国案例指导制度解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9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09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2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