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中国古代直诉传统对现代民众信访救济模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28 06:51

  本文选题:直诉 + 传统 ; 参考:《贵州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在国家治理转型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清理我国司法中一些长期施行的做法和制度已日显必要,而与中国传统直诉制度有着明显相似性和连续性的信访制度无疑正是我们把握、认识中国司法历史和司法现状的一个较好切入点。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法不分的特殊环境下,直诉制度有其长期存在客观基础,而普通民众的诉讼心态和诉讼行为则促成了直诉传统的固化和传播,以至于到现代中国法制社会,广大民众依然受到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在面临权利救济时往往将信访看成是优于其他行政救济甚至国家司法救济的一种方式。本文在回顾直诉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直诉传统对现代民众信访救济模式产生影响的论证,并深入查找这种影响得以存在的背景原因,进而提出了完善救济体系,推进法治建设的构想。
[Abstract]: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it is increasingly necessary to re-examine and clean up some long-lasting practices and system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n our country. The letter and visit system, which has obvious similarity and continuity with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ystem of direct action, is undoubtedly a good starting point for us to grasp and understand the judicial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In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of the feudal society in ancient China, the system of direct action has its objective foundation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litigation mentality and action of ordinary people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solidif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tradition of direct action. Even to the modern Chinese legal society, the general public is still affected by this kind of traditional thought. When faced with the right relief, the petition is often regarded as a better way than other administrative remedies or even the judicial relief of the state.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direct complaint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 of direct action on the relief mode of the modern people's petition from both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and finds out the background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this kind of influence. Furthermor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perfecting the relief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喜荣;;作为“新兴”权利的信访权[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2 孙大雄;;信访制度功能的扭曲与理性回归[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3 周益挺;;社会转型背景下信访制度功能的异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4 常颖;张力文;张展展;;论我国信访制度的立法完善[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5 王锴;杨福忠;;论信访救济的补充性[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6 孙杰;;新疆多民族地区信访渠道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7 杜爱霞;;对完善我国转型期涉法涉诉信访制度的思考[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8 安秀伟;;从日本苦情制度看我国信访制度的改革[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曹飞;;在法治背景下谈信访制度之存废[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10 张雄飞;;信访制度的法治化与律师参与机制的完善[J];中国律师;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文利;;信访制度的定性分析和机构设置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连江;;信访制度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3 李娜;;党群关系视阈下的信访制度[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杜楠;;浅析现阶段信访制度的完善途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5 麻新平;;董必武人民司法观与信访制度的权利救济[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6 肖萍;;信访制度的价值及其实现[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唐丽萍;黄德良;;我国信访制度功能的合理定位及制度创新[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8 马小红;彭奕菲;;略论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与我国信访制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9 陈丰;;路径依赖理论与信访制度变迁[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10 王璐璐;;“路径依赖”话语下涉诉信访的变革逻辑[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和谐社会呼唤优良的信访制度[N];人民代表报;2005年

2 韩家文;简论我国信访制度的基础和特点[N];中国信息报;2005年

3 刘素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信访制度[N];学习时报;2009年

4 通讯员 陈华;我市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9年

5 戴娟;对涉诉信访制度改革的路径思考[N];江苏法制报;2009年

6 薛红萍;完善法院信访制度的建议[N];江苏经济报;2009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本报特约评论员 于建嵘;信访制度改革需要新思维[N];南方日报;2009年

8 记者 王海燕;规范代表参与信访制度[N];解放日报;2009年

9 法声(法官);解决信访制度困境的关键在于加强法治[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 肖擎;设法解开信访的深层困局[N];长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叶笑云;平衡视阈下的当代中国信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张炜;公民的权利表达及其机制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李微;涉诉信访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王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树坤;社会冲突与法律控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张健;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王欢;行政解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文祥;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亚勇;党的领导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勇;谈现行信访制度的改革[D];山东大学;2010年

2 许英姿;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信访制度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沙其拉;我国信访制度的法律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尹达;论信访制度的功能、挑战及思考[D];复旦大学;2010年

5 胡铁耀;我国行政信访制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付新红;党的信访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丁,

本文编号:1814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14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4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