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语义场视阈下的法律术语翻译
本文选题:法律语义场 + 法律术语 ; 参考:《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法律翻译目前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法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共同关注。鉴于法律术语在法律语言体系中占据着关键的位置,法律术语的翻译也被看作是法律翻译最重要的一环。可以说,法律术语翻译的好坏、准确与否是影响法律翻译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 然而,由于法律术语本身的复杂性,加之部分译者对法律术语之间的联系了解不够,在目前的法律术语翻译中出现了不少误译和漏译现象。在影响法律术语翻译的诸多因素中,对法律术语相互关系的疏漏可以说是导致无法正确理解和翻译法律术语的最大原因。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为了提高术语翻译的质量,很多理论都被发掘并应用到翻译领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这些理论多数却只在文学翻译领域中而非法律翻译领域中适用。 因此,本文把视线从翻译理论转向了语言学理论,并将反映词汇关系的语义场理论引入了法律词汇系统的分析研究过程中,从而构建起一个包含定义、分类和特征的法律语义场理论框架。根据语义场理论的基本观点,法律语义场可以定义为法律词汇的一种组织形态,这种形态反映出法律词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法律词汇意义所产生的影响。法律语义场可以分为三个大的类型:纵聚合、横组合以及联想法律语义场。其中纵聚合法律语义场又可细分为六种:法律上下义义场,法律同义义场,法律反义义场,法律同形异义义场,法律一词多义义场和法律整体部分义场。此外,本文还详细阐述了法律语义场的五个基本特征,即层级性、相对性、交错性、变化性和民族性。 最后,为验证法律语义场理论框架在法律术语翻译中的适用性,本文针对每种义场都举出了大量实例,并得出结论认为:各种类型的法律语义场对法律术语的翻译均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在法律术语的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该术语和与其处于同一法律语义场的其他术语的关系,才能最终得出准确、严谨的翻译结果。
[Abstract]:Legal translation is being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legal and linguistic circles.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legal terms occupy a key position in the legal language system,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terms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legal translation.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terms, accuracy or not is one of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quality of legal transl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legal terms themselves and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terms, there are many phenomena of misinterpretation and omission in the current legal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Amo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terms, the omi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terms can be said to be the biggest reason leading to the incomprehension and translation of legal terms. On the other h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many theories have been explored and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However, it is regrettable that most of these theories are on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not in the field of legal transl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shifts the view from translation theory to linguistic theory, and introduces the semantic field theory, which reflects lexical relations, into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process of legal lexicon system, so as to construct an inclusive definiti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egal semantic field of classification and feature. According to the basic viewpoint of the semantic field theory, the legal semantic field can be defined as an organizational form of legal vocabulary, which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vocabular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meaning of legal vocabulary. The legal semantic fiel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vertical aggregation, horizontal combination and associative legal semantic field. Among them, the semantic field of longitudinal aggregation of law can be sub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 the field of legal upper and lower meaning, the field of legal synonym, the field of legal antonym, the field of legal synonym, the field of polysemous meaning of law and the field of whole part of law. In addition, five basic features of the semantic field of law, namely, hierarchy, relativity, interleaving, variability and nationality, are expounded in detail. Finally, in order to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legal semantic field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terms, this paper presents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for each kind of semantic field. It is concluded that all kinds of legal semantic fields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terms. Theref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rm and other terms in the same legal semantic field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legal terms. Finally, we can get accurate and rigorous translation results.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0-055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象;;法律文明面对腐败呆账(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2 Chongko Choi;;东亚法的历史与法理基础(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3 戴玲真;;从《朗文多功能分类词典》看语义场理论在分类词典编撰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陈波;;小学语文改革实验教材常用词系统研究[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Patrick W.Carey;;美国20世纪移民和天主教会(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7 梅仁毅;;亨廷顿的《我们是谁?》与当前美国移民争论中的僵局(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解海江;章黎平;;汉语文化词典的设计与编纂[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Michael Toolan;;全球语境下英语法律术语所面临的问题(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10 李润生;;试论新词新义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新词语“猛料”说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晓慧 杨鸿;Custody and confidentiality of audit working paper[N];中国财经报;2003年
2 ;IT新词集锦木子石(275)[N];计算机世界;2000年
3 西贝;让电脑上的座右铭鞭策你[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4 郑昊霞;法律支撑:一个深刻的奥运话题 Legal Support: An Profound Olympic Topic[N];经济日报;2002年
5 易水(426);新词集锦[N];计算机世界;2005年
6 ;奥运:一个需要法律支撑的产业 Olympic Games: An Industry in Need of Legal Support[N];经济日报;2002年
7 ;SAMSUNG SF4500C[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安徽 薛绍龙;让WinXP在启动时发出提示信息[N];电脑报;2002年
9 河北 张宁;Palm M505 OS升级报告[N];电脑报;2003年
10 易水;新词集锦(380)[N];计算机世界;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江舟;中国传统讼师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张芳;汉语核心词“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施真珍;《后汉书》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进;语言类型学的词汇语义研究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龙丹;魏晋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高佳;汉语服装量词的形成及演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朱刚q;西周青铜器铭文复音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吴宝安;西汉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刘晓静;东汉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磊;汉语“跌倒”类常用词历史演变的描写与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代珍;汉语“人丧失生命(死亡)”类动词语义场历史演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邵茜;《夜航船》语义分类系统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4 李敏;《潜夫论》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赵玉鑫;法律语义场视阈下的法律术语翻译[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绽霞;《淮南子》反义词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荆萍;试论古汉语“出售”语义场的历史演变[D];浙江大学;2008年
8 常荣;汉语“建筑”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小雨;汉、英“死亡”语义场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滕华英;先秦汉语服饰词汇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18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1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