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自我决定权与社会决定权——中日安乐死问题的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安乐死 + 自我决定权 ; 参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摘要】:日本的安乐死研究重视患者的"自我决定权",有轻视"经济负担"等外在社会利益因素的倾向。而我国恰恰与此相反,过于关注"社会医药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外在社会利益因素,缺乏对患者"自我决定权"这一内在因素的深入研究。其实,"自我决定"与"社会决定"分别是允许积极安乐死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用二选一的方法,舍弃其中的任何一个原理来建构安乐死合法论是行不通的。只有将"自我决定权"与"社会决定权"相结合,才能从刑法理论上顺利解决安乐死问题。只有当两者都符合时,积极安乐死才是合法的。
[Abstract]:Euthanasia studies in Japan attach importance to patients'"self-decision" and tend to belittle external social benefit factors such as "economic burden". On the contrary, our country pays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external social benefit factors such as "rational allocation of social medical resources", and lacks of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internal factor of patients'"self-decision". In fact, self-determination and social decision are necessary rather than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active euthanasia. It is not feasible to construct euthanasia legitimacy by choosing one of the two principles. Only by combining "self-decision" with "social decision", can euthanasia be solved smoothly from the theory of criminal law. Active euthanasia is legal only when both agre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江苏省法学会课题(SFH2013D18) 东南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3213053205)
【分类号】:D931.3;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根林;争取人道死亡的权利——世界范围内的安乐死运动[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2 林亚刚;关于安乐死的认识及立法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3 何农;庞宁;;浅析安乐死——以浙江地区730例调查为基础[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4 张鹏;安乐死不宜立法之我见[J];开封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宋蔚林;;“安乐死”与杀人罪[J];民主与法制;2009年22期
6 李惠;安乐死社会伦理探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李江波;;在中国实行安乐死的迫切性[J];西北人口;2009年02期
8 周启华;我国“安乐死”大事纪要[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9年01期
9 李明华;安乐死:生命的尊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10期
10 林光祺;中国安乐死倡议与“道德陷阱”[J];医学与哲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一种“事实关系”型行为——刑法中持有之规范论描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杨明;陈结淼;;论我国刑事法领域中弱势群体的程序保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彭凤莲;略论传染病防治失职罪[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张元;;金融诈骗罪之目的要件及罪过形式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金鑫;;人格权与公共安全的冲突——厦航黑名单案件引发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赵拥军;;在规则冲突中寻求生命权紧急避险的支撑——以“大多数”语境下的行为功利主义为标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周舟;;新视角下的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尤金亮;;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疑难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易志鹏;;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荣辉;;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熊霞;;检察职权科学配置研究——以特定重大犯罪案件检察职权的立法完善为视角[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焦艳鹏;;环境犯罪概念的再定义——兼论环境犯罪法律关系的构建基点[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怀伟;;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涵与贯彻[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华颖霖;;公开盗窃之边界[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10 夏凉;;对婚内强迫性交行为出入罪之理性探索[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许t樥,
本文编号:1829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29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