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作为法治思维的规则思维及其运用

发布时间:2018-05-08 16:42

  本文选题:规则思维 + 法治思维 ; 参考:《法学》2015年08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度重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法治乃规则之治,规则思维是法治思维的核心要义。规则思维以法律规则为基准,强调遵守规则、尊重规则、依据规则、运用规则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规范认识、分析、评判、推理和形成结论。对于各类社会主体,尤其是对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而言,规则思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思维方式保障。运用规则思维时,要注意处理好规则缺失、规则冲突、规则错误等问题,协调好规则与政策、规则与改革创新等的关系。
[Abstract]: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leading cadres to deepen the reform, promote development, resolve contradictions, and maintain the ability of stability by using the rule of law thinking and the rule of law", an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ule of law thinking, the role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governance of the country. Rule of law is the rule of law, rule of law thinking is the core of the rule of law thinking. The thinking of rules is based on the rules of law. It emphasizes obeying the rules, respecting the rule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making rational and normative understanding, analyzing, judging, reasoning and forming the conclusion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he rule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For all kinds of social subjects, especially for leading cadres and public officials, regular thinking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mode of thinking, which is the guarantee of improving the thinking of rule of law and the ability of handling affairs according to law. In the application of rule thinking,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of rule deficiency, rule conflict, rule error and so on, so as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le and policy, between rule and reform and innovation, etc.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利益集团立法游说行为研究”(10CFX004)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组织法治化研究”(12SFB20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资助课题“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结社权研究”(GJ21312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桑玉成;依法治国与依章治党[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庞凌;法律原则的识别和适用[J];法学;2004年10期

3 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4 陈金钊;;如何理解法治与改革的关系?[J];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年02期

5 汪永清;;法治思维及其养成[J];求是;2014年12期

6 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琴;执政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概念解析及其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聂小明;;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聂小明;;论法律思维方式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龚怀林;;法律运行伦理追问的依据和向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叶方兴;;道德法律化必然遭遇困境吗?——与戴茂堂教授商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6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7 刘爱龙;;法理学三十年之法的价值问题研究述评[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8 陈秀萍;;和谐社会语境中进取性社会利益及司法保护——“彭宇案”引发的思考[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9 朱力宇;熊侃;;过渡司法及其在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实践[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10 梁鹏;徐学鹿;;论和谐商法[J];北方法学;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寿平;刘毅;;构建诚信制度与践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单民;上官春光;;多重视角中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陈富国;;伦理视野下的法学教育探析[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6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7 朱富强;;不完全契约、法律协调失败与自我约束机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10 雷兴虎;刘斌;;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闫立忠;公民体育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姚鹏;论我国政府采购程序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委;法律秩序的生成[D];湘潭大学;2010年

6 赵亚男;法律接受的社会心理机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丽梅;我国行政复议和解制度的具体设计[D];湘潭大学;2010年

8 毛忠华;程序正义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原黎黎;从“清官情结”看徒法不能以自行[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俊;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明安;;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J];法学杂志;2013年06期

2 徐湘林;;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5期

3 林U,

本文编号:1862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62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a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