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中华法系的原生形态、发展轨迹和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18-05-20 20:15

  本文选题:中华法系 + 东夷 ; 参考:《法学杂志》2012年01期


【摘要】:古史传说时代的东夷民族,不仅发明了最初的法律制度,还酿造了丰富的法律观念,这些内容构成了中华法系的原生形态。中华法系自西周至唐代基本形成。西周法律的总体精神是礼而宏观样式是判例法。战国秦朝确立了集权政体和"成文法"同时开始将礼局部成文法化。汉代开始了儒法互补、礼法结合并初建"混合法"样式。《唐律疏议》标志着成文法对礼的全面吸收以及律与例的结合。这标志着中华法系发展到巅峰。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是伦理主义精神和成文法与判例、法律规范与非法律规范相结合的"混合法"。
[Abstract]:The Dongyi nationality of ancient history and legends not only invented the original legal system, but also brewed rich legal concepts, which constituted the original form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From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Tang Dynasty,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was basically formed. The general spirit of the law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is propriety and the macroscopic style is the case law. The warring States Qin Dynasty established the centralization regime and the "statute law" at the same time began to the ritual local statutory law. The Han Dynasty began to complement Confucianism and law, and the combination of etiquette and law and the "mixed law" style was established. "Tang Law" symbolizes the comprehensive absorption of ritual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aw and practice by written law. This marks the peak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are the ethicism spirit, written law and case law, and the "mixed law" which combines the legal norms with the non-legal norm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武树臣;;寻找最初的“刑”——对古“刑”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J];当代法学;2010年04期

2 武树臣;;寻找最初的礼——对礼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武树臣;;寻找最初的“律”——对古“律”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J];法学杂志;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琳仪;新蔡竹简选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冯利兵;卜风贤;;秦汉时期农业减灾救荒思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4 高东海;;先秦农业生态观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5 徐彬;论唐代法律史的编纂成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郭晶晶;;掘地为“穴”与构木为“巢”——汉字中的上古居住形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邹春生;秦汉财务审计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刘向明;从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看汉初吏治的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王柏中,隋文家;秦朝利用法律手段对经济行为的规范管理[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张信通;;秦汉时期的乡亭[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晨阳;;中国与希腊古典哲学中的和谐理想(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彭曦;;炎黄时空初探[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牟发松;;从“移风易俗”看秦汉对地方社会的控制[A];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重庆工学院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内部控制课题组;;从睡虎地秦简看秦国的内部控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李娟;;“臣”义发展演变——兼谈古代君臣关系的演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俞荣根;蒋海松;;亲属权利的法律之痛——兼论“亲亲相隐”的现代转化和中国现行刑法的修改[A];儒学的当代使命——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9年

7 朱晟利;;再谈以人为本的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罗运环;;楚地出土简帛与荆楚文化[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9 郑显文;;从中国古代的民间结社看民众的法律意识[A];中华法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10 张伯元;;《汉律摭遗》与《二年律令》比勘记(上)[A];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卿;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崔锐;秦汉时期的女性观[D];西北大学;2003年

6 乜小红;唐五代畜牧经济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陈宝勤;汉语词汇的生成与演化[D];四川大学;2004年

8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龚汝富;明清讼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冬冬;甲骨文与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红梅;甲骨文与原始楔形文字会意字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高丽;《说文解字》彽部字有关字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荣辉;象形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余淑芬;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意象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祝总斌;“律”字新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2 赵佩馨;;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五刑——并释(兀刂)、Rb二字[J];考古;1961年02期

3 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J];考古;1983年05期

4 孙庆伟;;出土资料所见的西周礼仪用玉[J];南方文物;2007年01期

5 于豪亮;;释青川秦墓木牍[J];文物;198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文宪;;论汉民族的形成[J];古代文明;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玉苓;;过年记忆[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雷军;王培德;姚陈;熊扬武;陈运泰;;云南剑川小孔径台网地震记录特征与横波分裂[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3 ;江苏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任崇岳;;炎黄二帝与华夏族的形成[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5 桑鸿;汪汉卿;;Friedel-crafts反应体系中自由基正离子的电子自旋共振[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6 苗威;;以朝鲜古代史早期阶段为中心谈朝鲜通史的认识体系[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7 徐伯元;;江南古城堡——淹城遗址[A];1980年江苏省博物馆学会、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集(第二册)[C];1980年

8 汪建;;对寻找染色体中轴图像处理的研究与改进[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孙泓;;新罗起源考[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崇根 提供;台湾世居少数民族来源于东夷[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胡军华;田仁礼:九三油脂并未全面停产[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王瑞霞;东夷人的鸟图腾崇拜及影响[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武欣中;让大豆“生金”[N];黑龙江日报;2004年

5 青州市博物馆;青州——海岱文化的见证[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通讯员 孙钢玉 YMG记者 凌云鹏;“]N夷”“e取本烤乖谀睦铮縖N];烟台日报;2010年

7 李林;费春霖;增值税转型试点 纳税人有话要说[N];中国税务报;2004年

8 王夕;中国最早文字出土:无人读懂[N];北京科技报;2008年

9 徐昙;四部委会签未果中国大豆协会搁浅[N];中国经营报;2004年

10 恩和巴图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院;“三少民族”文化源于中原地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丁德科;先秦儒道一统思想述论稿[D];西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守强;东夷在中国古代文明孕育和早期国家形成中的重要作用[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乐兴;“勿忘在莒”:莒国及莒文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鄢国盛;西周淮夷综考[D];南开大学;2009年

4 徐荣盘;韩非子的人性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16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16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3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