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道与中国“无讼”法律传统

发布时间:2018-08-15 12:42
【摘要】:道的价值理念认为,万事万物皆有阴阳两面,如大与小、强与弱、争与让、得与失等,唯有通过节欲自律的"无为",方能消解灵肉之际、人人之际、天人之际的关系冲突,达致阴阳平衡的和谐秩序。受其影响,中华民族养成了谦和不争的民族性格。落实到法律生活中,则体现为人们不愿单纯运用诉讼来解决纠纷,进而逐渐形成"无讼"的法律实践传统,以维系良好的人际氛围,并展现"不争善胜"的人生智慧。在法律万能主义受到挑战的今天,"无讼"的精神价值对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必有所裨益。
[Abstract]:The value of Tao holds that all things have both yin and yang, such as big and small, strong and weak, contention and concession, gain and loss, and so on. Only by abstinence, self-discipline "inaction", can we clear up the spirit and flesh when everyone is in the mo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conflict between heaven and man. To achieve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harmonious order. Influenced by it, the Chinese nation has cultivated a national character of humility and indisputability. In order to maintain a good interpersonal atmosphere and show the wisdom of life, people are unwilling to use litigation to resolve disputes and gradually form the legal practice tradition of "no lawsuit". Today, when legal omnipotism is challenged, the spiritual value of "no lawsuit" will benefit the construction of a pluralistic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新认识中华法系”(13AFX003)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法文化研究传播协同创新团队建设”
【分类号】:D9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4 叶旦捷;《聊斋志异》美学思想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陈徽;“以才论性”与“因情定性”——孟子性善论之致思理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吴贤静,郭松;心灵环保:环境伦理的宗教向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钱善刚;;道:假设抑或承诺——胡适《淮南子》研究初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9 刘帆;;论我国定罪司法解释的标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阚红艳;;论新儒学对农村新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汪树东;;“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为例[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都鹃;李守信;;浅析道家之“道”[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7 刘志光;;东方和平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特质[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余子龙;;编辑的文化寻根[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9 刘科;;自然辩证法界“为国服务”的历史必然性与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芦文龙;;技术的外部性探讨[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解锟;英国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现U,

本文编号:2184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184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3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