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刑法中的安乐死——围绕联邦最高法院第二刑事审判庭2010年判决的展开
[Abstract]:German traditional criminal law theory divides euthanasia into active euthanasia indirect euthanasia and passive euthanasia. Among them, indirect euthanasia and passive euthanasia do not constitute a criminal offence, but active euthanasia is punished in principle according to Article 216 of German Criminal Law. However, the second Criminal Division of the German Federal Supreme Court challenged this conventional view in its 2010 decision. The ruling advocates abandon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ctive euthanasia and negative euthanasia in the medical field, and argues that euthanasia, which constitutes a "discontinuation of treatment," is a legal act. This change of position of the second Criminal Court has its internal reasons and is related to the special legislative background of Germany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i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t also brings many unsolved problems. Our country should be careful to draw lessons from i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51.6;D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郑冲;;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与病人处分相关的最新判决[J];比较法研究;2010年05期
2 刘建利;;死亡的自我决定权与社会决定权——中日安乐死问题的比较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3 王钢;;自杀的认定及其相关行为的刑法评价[J];法学研究;2012年04期
4 王钢;;自杀行为违法性之否定——与钱叶六博士商榷[J];清华法学;2013年03期
5 王钢;;紧急避险中无辜第三人的容忍义务及其限度兼论紧急避险的正当化根据[J];中外法学;2011年03期
6 梁根林;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安乐死出罪机制[J];政法论坛;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改之;;我国当前刑事立法中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严重脱逸社会相当性理论之提倡[J];法学家;2007年04期
2 马树勇;;论安乐死的非犯罪化[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3 丁晓军;;安乐死与临终关怀刍议[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谢可君;杨关生;;安乐死非罪化探讨[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8期
5 马宁;;安乐死的非犯罪化的探讨[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轻微刑事案件司法处置实证研究[J];法学杂志;2014年07期
7 赵一达;;我国民事紧急避险制度:合法性基础、规范构造与法律适用[J];山东工会论坛;2015年04期
8 胡杨;;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研究——刑法教义学和刑事政策上的双重考察[J];研究生法学;2015年01期
9 方军;;被害人同意:根据、定位与界限[J];当代法学;2015年05期
10 陈洪兵;;共犯的处罚边界[J];北大法律评论;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凌萍萍;被害人承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t@;刑法视野中的安乐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斌;期待可能性之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娟;论教唆犯的性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谭X;过失共同正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张娟;论教唆犯的性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李坤;医事犯罪刑法规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洪州;安乐死的非犯罪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美;意定监护制度新论[D];山东大学;2011年
3 马飞;安乐死问题的法学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陈晓杰;安乐死问题的刑法学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李中华;刑法结构的刑事政策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杨克敏;安乐死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李卓;“安乐死”问题的法理学思考——从死亡权角度的考察[D];吉林大学;2004年
8 徐爱梅;中国刑法出罪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郑莉芳;刑法中生命权承诺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赵雪莲;安乐死立法的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根林;争取人道死亡的权利——世界范围内的安乐死运动[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2 林亚刚;关于安乐死的认识及立法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3 胡海;;论教唆他人自杀的犯罪性来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冯军;刑法的规范化诠释[J];法商研究;2005年06期
5 丁银舟,郑鹤瑜;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6 张绍谦;略论教唆、帮助他人自杀行为的定性及处理[J];法学评论;1993年06期
7 刘明祥;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相区别的几个特殊问题[J];法学评论;1998年01期
8 彭泽君;日本刑法中的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法学评论;2005年06期
9 王志远;;论我国共犯制度存在的逻辑矛盾——以教唆、帮助自杀的实践处理方案为切入点[J];法学评论;2011年05期
10 何农;庞宁;;浅析安乐死——以浙江地区730例调查为基础[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检察院 解兵;[N];检察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金鹏;调解,在刑事审判庭外[J];法律与生活;2005年07期
2 赵信诚;;开好刑事审判庭不可忽视的三个环节[J];学习与辅导;1987年01期
3 ;记忆[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8年03期
4 唐凤伟;段春山;;一名“纯粹”法官的生命支点 记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孙波[J];中国审判;2014年04期
5 施小镭;樊洪;;让罚金不再是“空罚”[J];法学天地;2000年05期
6 唐业继;董伟;;“娘子军”法官的真情赞歌——记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J];中国审判;2008年08期
7 孙曦;南山可移,判不可摇[J];道德与文明;1988年05期
8 王旭东;;市长千金的“无形资产”[J];四川监察;2001年09期
9 韩贵琪;;我是怎样坚持写审判实践专题总结的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员韩贵琪同志的发言[J];人民司法;1959年10期
10 孙曦;;从“南山可移,判不可摇”说起[J];理论月刊;1986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玉超;端州法院确保刑事审判质量[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记者 高锴 通讯员 王燕燕 董飚 刘宗军;“硬汉”的精神永远站立[N];天津政法报;2011年
3 石芝谋 周光敏 彭万伦;绥阳县法院抓调解促和谐[N];遵义日报;2011年
4 ;中宣部发布“时代楷模”先进事迹[N];人民日报;2014年
5 卢拥军邋王峰 刘燕秋;努力维护经济发展秩序[N];平顶山日报;2007年
6 记者 吴兢;最高人民法院新增3个刑事审判庭[N];人民日报;2006年
7 记者 雷晴;每件案都办成“精品案”和“铁案”[N];昆明日报;2012年
8 王晋;一个能战斗的集体[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9 实习记者 牛纲;临渭区法院携案进校园[N];渭南日报;2010年
10 李健 学利;和谐司法润民心[N];江苏法制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桂花;刑事审判庭前准备程序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桂佳;我国刑事审判庭审认证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王彬;刑事审判庭前程序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4 张承兵;中国特色的刑事审判庭前会议制度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23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223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