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法与道德关系思想探析
[Abstract]:Hart constructed a huge and consistent jurisprudence system with his positivism attitude, liberal stand, the banner of the analysis doctrine and the feelings of the moral scientist, and saved the legal philosophy of the western Anglo-American world. H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analytical thoughts of Bentham, Austen and Kelsen, successfully applied linguistic analytic philosophy to analyze legal concepts and legal phenomena, and grafted Hume's Law directly into his descriptive legal theory. The essence of law is viewed from a broader perspective, the clarity of expression and sensitivity to various details are used to study law, moral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o further deepen the "separation proposition" and to refine the proposition of legal positivism. Became the founder of the New Analytical School. At the same time, Hart's thought was criticized by dissidents, but none of it could shake the correctness of his thought: Fuller gave a new explanation to Hart's theory of rules, and put forward "the inner moral theory of law", that is, the procedural version of natural law; Dworkin constructed an explanatory legal theory on the basis of Hart. Hart's self-proclaimed "flexible legal positivist" also shows the limitations of his thinking: language analysis is of little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the recognition of the rules itself is also flawed,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acts and value needs to be combined. Although the natural rights can not prove themselves, but also does not prove self-evident.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the study of Hart's though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t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oot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w enforcement,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w enforcement. From the challenge of the separation proposition, our rule of law should be the rule of good law. The significance of Hart's thought to our academic research of law is: to maintain scientific objectivity and transcend the neutrality of individual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we can not simply replace the logic of law with the logic of morality. The standard of morality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in place of the standard of law.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彭生;;论占有之本权[J];中国检察官;2011年11期
2 兰自鲲;;在规则秩序与自由裁量权之间——评《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王晓升;;莫让社会竞争突破道德底线[J];人民论坛;2011年20期
4 黄梅艳;;法学与政治之间关系新探[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7期
5 钱福臣;;法学研究中的卢梭式数学定律法及其评价[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阳璐;;浅论“裸购”的性质及对裸购者权利的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7 张庭宇;;论言论限制的法律限度[J];求实;2011年S1期
8 宋杰;;国际关系中的司法干涉:新干涉时代来临[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7期
9 李筱永;;卫生法学的概念及基本范畴辨析[J];医学与社会;2011年08期
10 谢敏婷;;浅论社会化对法律意识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徐涛;王穗苹;;我国6—14岁儿童在对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的区分与认知[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徐强胜;;我国金融法功能主义倾向的反思[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4 曹晓庆;;试论董必武法学方法体系[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5 任尔昕;;商法的语义、性质及功能——与史际春教授商榷[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6 东方朔;;德性论与儒家伦理[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7 沐子;;从法学编辑实践看文科编辑的共性与个性[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8 高良臣;;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体探究[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钦;;公共文明的培育途径[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臧峻;;关联交易律师实务之法律意见书的制作[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 栋;网络游戏的道德规则[N];中国工商报;2005年
2 沈炳铨;农村民主选举的法律现象探究[N];中国社会报;2003年
3 沈莉;电子商务谋求信用“突破”[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4 ;对“规则”的若干哲学分析[N];文汇报;2006年
5 陈国庆;关于法学的科学性问题[N];法制日报;2007年
6 小文;理论课堂[N];中国财经报;2006年
7 康天军;“法律与文学”研究:可能与意义[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卓泽渊;法政治学的学科定位[N];学习时报;2006年
9 陈景辉;司法考试对法理学能力的考察[N];法制日报;2006年
10 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 界明;和谐社会 从我做起[N];陕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飞熊;意义创造[D];苏州大学;2011年
2 季金华;当代中国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的历史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蒙;赛博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陈斯;论不正当竞争之司法规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刘旺洪;法律意识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6 厉尽国;法治视野中的习惯法:理论与实践[D];山东大学;2007年
7 田洪捚;国际私法法经济学分析评述[D];吉林大学;2009年
8 邓勇;试论中华法系的核心文化精神及其历史运行[D];吉林大学;2009年
9 金剑锋;关联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胡甲庆;反垄断的法律经济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毅;哈特法与道德关系思想探析[D];湖南大学;2009年
2 袁利华;隐名投资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赵晓艳;愿望与道德规则冲突情境中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晓峰;青少年领域区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梦林;“怨恨”与宪政论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杜建明;论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08年
7 马慧茹;“法律与文学”运动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董国平;论私法精神对现代公法的同化[D];山东大学;2007年
9 周国兴;一般法理学如何可能[D];吉林大学;2007年
10 乔瑞;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法律文化的碰撞[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26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226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