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清代的缉捕制度

发布时间:2018-10-12 06:44
【摘要】:清代对缉捕主体、缉捕运作细则、缉捕中的权限、缉获后处理等进行规制。为有效将人犯缉获,编织了一个由承缉、接缉、协缉、通缉、督缉组成的严密的缉捕网络。然而,缉捕网络本身不能运行,需依靠缉捕主体的积极推动。赏罚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缉捕主体的积极性。清代缉捕制度有得有失。规制详密,重视效率,注重程序,这是其得。处分过于繁密,立法之失,在一定程度上又不利于缉捕的有效运行。
[Abstract]:In Qing Dynasty, the subject of arrest, the operational rules of arrest, the power of arrest and the post-seizure treatment were regulate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eize people, a tight arrest network composed of arrest, capture, coordination, wanted, and inspector is woven. However, the arrest network itself can not run, it needs to rely on the active promotion of the arresting subject. As an incentive mechanism, reward and punishment can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arresting subject. There were gains and losses in the system of arrest in Qing Dynasty. Detailed regulation, attention to efficiency, attention to procedures, this is its gain. The punishment is too dense and the legisl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arrest to a certain extent.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犯罪控制与刑事政策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清代陕南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研究”(09XJC820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9;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柏桦;刘立松;;清代律例规定的官方治安责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何朝晖;;明代县衙规制与日常政务处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张小坡;;论晚清徽商对徽州社会救济事业的扶持——以光绪三十四年水灾赈捐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张小坡;;清末徽州新式教育经费的筹措与配置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5 李艳君;;清代民事诉讼特点略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王志强;;试析晚清至民初房地交易契约的概念——民事习惯地区性差异的初步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7 李艳君;;从“状式条例”看清代对书状的要求[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李艳君;;清代民事上控制度述论[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徐忠明;杜金;;唐明律例刑讯规定之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曹伊清;;房地产契证制度与清末社会稳定——以南京地区房地产契证为范例的分析[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李华伟;;基督徒的文化认同与乡土文化变迁的模式——从理念与符号的视角来探讨豫西李村基督徒在葬礼上的冲突与调适[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3 张建民;周荣;;明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转——兼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1)[C];2001年

4 张明新;;传统中国法律意识传播体系初探[A];理性与智慧:中国法律传统再探讨——中国法律史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林乾;王丽娟;;沈家本与满汉“一法”[A];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俊祥;近代史料笔记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惠敏;清军难以攻克大小金川之原因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鲍明;满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扬;清代行政处分制度初探[D];苏州大学;2011年

2 牟春博;试论李续宾[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文斌;论唐律中的不孝罪[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冉婷婷;民国初期四川省江津县婚姻诉讼案研究(1912~1927年)[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张娅静;浅析清初盐业规制及其弊端[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马文娟;清代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金奎;试论明代的乡村社会控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永忠;甘肃绿营兵与清代西北边疆[D];云南大学;2011年

9 赵晨鹏;清代刑讯制度的历史考察[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刘家楠;清代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永宜,彭劲荣;网络在公民法律意识培养中的利弊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2 陆群;网络呼唤法律[J];中国科技信息;1996年12期

3 曲笑;美国法律界对网络说NO[J];微电脑世界;1999年02期

4 毕继媛;朱加林;;论网络民意与法律[J];法制与社会;2009年32期

5 丁宇光;;浅析网上色情视频聊天[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6 ;人在网络 也要守法[J];软件世界;2006年16期

7 廖仁斌;;网络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6期

8 李道晔;刘桂刚;;斩断网络贩黄通道[J];检察风云;2006年18期

9 张召国;;中国式网络赌球缘何屡打屡犯?[J];中国审判;2010年01期

10 李晓丽;;新形势下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和限制[J];学理论;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熊继宁;周晓纪;;基于网络的综合集成法律咨询体系[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侯健;也谈法律的激励功能[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李志刚 顾丹;我省“五五”普法出台新举措[N];湖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丰霏;法律制度的激励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童君;论网络对司法的影响[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2 冯健;论信息时代的表达自由[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乔U,

本文编号:2265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265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5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