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董事勤勉义务研究:从域外理论到中国实践——以行为法经济学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10-22 14:25
【摘要】:我国《公司法》中缺乏董事勤勉义务方面可操作性较强的规定,这导致在董事工作过失、怠于履行职责或无法很好地管理公司而致巨大损失时,法律往往捉襟见肘。此外,董事勤勉义务方面的司法实践经验较为匮乏也直接影响到实务中对于董事违反勤勉义务的认定与问责。反观美国法律的实践和经验,其在鼓励利他行为的社会环境下,藉由商事判断规则有效实现了董事问责和经营判断的平衡,在降低董事决策成本和风险的同时,有效激励和促进了董事的勤勉义务履行。若要将董事勤勉义务及配套机制这套在英美法系环境中长成的制度成功移植到我国,必须在完善公司法律和相关制度设计、适度扩充法院权力配置、提高法律素养三个方面的同时,充分考虑鼓励利他行为的社会环境优化,降低制度移植的排异性,促进我国公司法的发展。
[Abstract]:In our company law, there is a lack of operable provisions on the diligent duty of directors, which leads to the law being overstretched when the directors fail to perform their duties or fail to manage the company well. In addition, the lack of judicial practice experience in the duty of diligence of directors directly affects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of directors' breach of duty of diligence in practice. On the contrary,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American law, under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encouraging altruistic behavior,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balance between directors' accountability and management judgment through the rules of commercial judg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reduce the cost and risk of directors' decision-making. Effective encourage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director's diligence obligations. If we want to transplant to our country the system of directors' diligence, duty and supporting mechanism,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e environment of Anglo-American legal system, we must improve the design of company law and related system, and appropriately expand the allocation of court power.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consider the optimization of social environment to encourage altruistic behavior, reduce the exclusivity of system transplant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mpany law.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教育部第43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项目(Y201119833) 浙江大学青年教师交叉研究种子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0-05;D922.2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敬伟;;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比较研究[J];当代法学;2007年05期

2 冯果;李安安;;金融创新视域下的公司治理——公司法制结构性变革的一个前瞻性分析[J];法学评论;2010年06期

3 李燕;;美国公司法上的商业判断规则和董事义务剖析[J];法学;2006年05期

4 刘迎霜;;股东对董事诉讼中的商业判断规则[J];法学;2009年05期

5 胡益红;;法官职业化的困境——以西部基层法院为视角[J];西部法学评论;2009年05期

6 鄢梦萱;;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与经理的关系——以2006中国公司法相关规定为核心[J];河北法学;2006年06期

7 佐藤孝弘;;董事勤勉义务和遵守法律、公司章程的关系——从比较法的角度[J];时代法学;2010年03期

8 李华;;中国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构建[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9 陈晨,胡鸿高;论当代英美董事注意义务的法律标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4期

10 赵骏;;行为法经济学在中国的挑战与机遇[J];浙江学刊;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莉;;公司捐赠税收优惠制度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2 翁孙哲;;股份公司股东表决权限缩的激励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张劲;;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强制执行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王风梅;;股东的知情权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肖和保;;股东提案权制度:美国法的经验与中国法的完善[J];比较法研究;2009年03期

6 王丹;;解析公司自治的实质[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李艳秋;;股东身份认定问题探析——兼论工商登记的性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王成;;公司人格否认诉讼问题探究[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9 宋智慧;;股东大会表决机制的嬗变及法理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10 石慧;构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马建兵;任尔昕;;商法学研究动态与综述(2005.04—2006.07)[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2 邵晖;;浅析董事竞业禁止义务[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单宾;;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侵占其他股东股权的法律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4 郭正元;;董事责任义务与经营判断原则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贺庆平;中国金融控股集团权利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胡伟;控股公司控制权法律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曹如波;公司非讼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月萍;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制度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林国华;员工参与公司治理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志鹏;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蒋国洲;中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保护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许水源;金融控股公司之监察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论股东派生诉讼及其在我国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剑;我国公司高管信义义务的法律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力飞;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思;关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分红权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方芳;股东代表诉讼被告的基本问题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倩;商业判断规则的要素与规则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f,

本文编号:2287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287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4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