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考察

发布时间:2016-12-31 14:07

  本文关键词: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4年

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考察

郑丹阳  

【摘要】: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所呈现的上升趋势和未成年人刑罚轻缓化潮流的影响,使得未成年人犯罪的缓刑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针对未成年犯罪人不同于成年犯罪人的身心特点设定的特殊的缓刑制度是美国未成年人司法系统的一大亮点。经过百年的发展,美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实践都比较成熟,在实体上和程序上都体现了对未成年犯罪人的特殊对待。本文即是通过对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的类型、条件和适用进行考察,分析其值得借鉴的经验,,为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以期发挥其惩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是对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进行综合性的概述。这一部分首先从追溯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的历史沿革入手,探究了美国早期有关缓刑的司法实践、立法起源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的发展。其次,界定了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的概念,并分析了实行缓刑的重要目的是将未成年人置于未成年人法院的管辖之下对他们提供关照和指引,因而与成年人的缓刑做出了区别。随后,归纳了安置缓刑和自愿缓刑这两种最常见的缓刑分类,并列举了学校缓刑、未成年人缓刑营以及震慑缓刑三种常见的缓刑类型,介绍了这些缓刑类型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第二部分是对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的法律现状进行考察。在本部分,笔者从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适用的实体要件、程序要件、缓刑的考察制度和缓刑的撤销制度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缓刑制度的实体要件部分,一方面各州对未成年人犯罪缓刑的适用的年龄的做出规定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法律在决定是否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适用缓刑上赋予了法官的极大的自由裁量权,但作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限制,法律要求缓刑官在法院做出判决前,向法官提供调查报告。而程序上,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适用的具体程序包括收案筛选阶段、判前调查阶段以及缓刑监督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缓刑官的职责和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的考察制度部分,主要探讨了缓刑的考察期限,适用于所有的未成年缓刑犯的标准条件和针对于不同犯罪未成年人量身打造的特别条件,以及专门的缓刑考察机构。最后,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的撤销不仅应有缓刑撤销的原因,在程序上缓刑犯还具有初步撤销听证与终局撤销听证的权利。 第三部分是对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的适用分析。首先,笔者从美国未成年犯罪缓刑适用的比例、犯罪类型和适用主体分布上总结了美国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缓刑的基本现状。其次,笔者分析了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的优势既体现在实体上缓刑的适用面较广,也体现在程序上的判前调查程序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定罪、量刑与行刑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的亮点还包括考察机关的专业性、考察内容的针对性以及撤销缓刑的听证程序。然而,美国未成年人缓刑制度中存在的缓刑官与缓刑犯之间的供需矛盾问题以及过分强调矫正使得对未成年人的惩罚过于宽松而不能实现公正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四部分,针对于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之启示与借鉴,笔者给出了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的建议。虽然《刑法修正案(八)》和《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为未成年人缓刑制度的改革作出了尝试性的努力,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于这些问题,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笔者在汲取了美国相关的立法优势和司法实践的经验的同时认为,首先,应当制定专门的未成年人犯罪缓刑的适用标准以避免缓刑的适用条件太过严苛与原则化;其次,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增设未成年人犯罪缓刑的判前调查程序和专门的缓刑监管机构;再次,应当科学设定未成年人犯罪缓刑考察内容,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最后应建立合理的缓刑撤销制度,避免缓刑的撤销过于单一和死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71.2;DD9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乐;美国对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正项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2 廖斌;刘鸣;;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J];法律适用;2006年04期

3 卢建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与少年司法制度变革[J];法治研究;2011年03期

4 康树华;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与涵义[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5 张鸿巍;;少年缓刑刍议[J];河北法学;2010年07期

6 左坚卫;;缓刑起源辨正[J];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高铭暄;张杰;;中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犯罪处罚措施的完善——基于国际人权法视角的考察[J];法学论坛;2008年01期

8 周振杰;;美国的震慑缓刑制度及其借鉴[J];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9 查尔斯·丁·林德纳 ,黄寒,桂亚胜;在失败中渡过百年的美国缓刑制度[J];犯罪研究;2000年01期

10 程琦;美国缓刑制度考察[J];犯罪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文,孙群周;对“社区矫正”的理解和相关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王静然;;我国刑罚体系的重构——以建设和谐、法治社会为目标[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邹鸿;;浅析罚金刑对未成年人的适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介小翠;;青少年犯罪预防策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姜祖桢;张晓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与发展[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包玲玲;;我国社区矫正机构运行现状和完善建议[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7 郭世杰;;浅论青少年罪犯心理矫治[J];边缘法学论坛;2011年02期

8 杨征军,张景荪;剥夺政治权利执行难问题探讨[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周湘斌;;个案管理服务:适合于社区矫正的社会服务方式[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封晓蓓;;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中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完善[J];才智;2009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中发;;和谐社会视野中的轻罪刑事政策——侧重于检察业务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史建泉;;刑事和解与公诉权浅论[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杨耀华;;完善未成年人特别保护法律体系的反思[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5 王晋繁;王琳;;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之研究[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于国旦;;论少年司法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郭勤;刘士心;张淼;;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理念之界定与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康均心;李娜;;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研究——兼论社区矫正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齐岩军;;中西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龙丽达;青少年罪错行为分析与矫治对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郭明;中国监狱学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孙文红;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菁菁;破坏监管秩序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褚晓玲;社区矫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樊耘昀;未成年人被害类型与保护性对策刍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高黎明;论未成年人轻微刑事污点相对消灭制度及架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亭亭;论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吴刚;从狱霸现象看我国看守所管理改革[D];湘潭大学;2010年

8 彭哲;行刑社会化视野下的缓刑[D];湘潭大学;2010年

9 黄政华;论我国保安矫治制度的构建[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付啊;社区矫正中被害人参与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司法部社区矫正制度研究课题组;改革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之研究(上)[J];中国司法;2003年05期

2 王珏;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概述[J];法律适用;2005年10期

3 田宏杰;我国内地与港、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之比较研究[J];法商研究;2003年01期

4 翟中东;论缓刑的四大价值[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1期

5 莫晓宇;蒋潇锋;;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体系的完善[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6 刘守芬,丁鹏;现代缓刑类型与中国的选择[J];现代法学;2005年06期

7 杨兴培;吕洁;;中国内地与香港刑法中缓刑制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建国;[N];检察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传荣;;中苏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和防治措施比较(上)[J];国际观察;1990年01期

2 孙晓红,郭敏;城乡一体化社区的外来未成年人犯罪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6年03期

3 程盘根;惩罪兼育心 治标重固本──无锡市北塘区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经验[J];人民检察;1997年10期

4 姚祥明;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7年03期

5 胡凡;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1年05期

6 李震,白广勇;试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廖明;浅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的全面调查原则[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4期

8 邓增萍;浅谈学校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4年03期

9 崔建民;警惕16岁犯罪现象[J];兵团工运;2005年09期

10 ;我市未成年人专门活动场所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衡阳通讯;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玉书;;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2 张秀玲;维英;;中蒙处遇犯罪未成年人之刑法比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3 陈代福;;试析我省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原因及治理对策[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康均心;王敏敏;;未成年人犯罪量刑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5 张波;陈霞;;重庆市未成年人犯罪十年调查——以法院审判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6 李维国;郭杰;;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标准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齐岩军;;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之必要性[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8 时福茂;;律师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A];推动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何有立;;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学校德育工作思路[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张远煌;姚兵;;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以三省市未成年犯问卷调查为分析基础[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艳玲 周健民;[N];福建日报;2004年

2 记者 刘海健 通讯员 穗法宣;[N];广州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曹秀娟;[N];山西日报;2003年

4 卢菊凤 刘元美;[N];铜仁日报;2008年

5 李凯 曹明晖;[N];太原日报;2009年

6 记者 孙勇;[N];济南日报;2009年

7 江苏省新沂市检察院 郑军;[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记者 王建庆 通讯员 张鑫山;[N];甘肃法制报;2010年

9 赵向明 张淑梅;[N];白银日报;2010年

10 高翠萍 赵月伦 本报记者滕忠顺;[N];鸡西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季;少年违法犯罪与少年司法体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胡昊昕;少年刑事司法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党日红;中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王文生;宽严相济视域下的刑事检察工作[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马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恒;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临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海霞;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武建朝;家庭功能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预防对策[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5 朱先银;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宋文婷;论刑罚后遗效果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7 胡冰;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8 李静;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郭秋香;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姜兆伟;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之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9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29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d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