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法律的习惯之源——一个哲理法学的观察视角
[Abstract]:Law originates from habit, and the philosophy behind it embodies the conscious and conscious practice process of human being in order to seek the basic order of life. From the early behavior habits to the rules reflecting the attitude of the subject, and then to the customary law, which is manifested as the subject responsibility by external force intervention, which implies the logical path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legal order by human rationality.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闻晓祥;;应用型高校法学本科《法律社会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巢湖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王肃;;《劳动合同法》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冲突与融合[J];当代经济;2008年03期
3 陈文华;;法的创制与渊源辨析——以民间规则为例[J];东方法学;2010年06期
4 刘欣;;精英化与大众化:法学教育的目标导向[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5 朱景文;;中国法治道路的探索——以纠纷解决的正规化和非正规化为视角[J];法学;2009年07期
6 张明新;;对当代中国普法活动的反思[J];法学;2009年10期
7 王云飞;;转型期城市社会边际人格产生与城市规范确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李怡洁;;论变性手术的可行性及相关法律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0年17期
9 赵现昭;;论哈特自由裁量权理论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0年22期
10 黎传稳;;从法社会学视角探究城市问题及解决路径——以中部地区出现的城市问题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印;;法社会学视野下的贵阳市流动人口犯罪成因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华;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2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雅萍;期待权导论[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张杰;安全生产法律制度实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刘燕南;论实用主义法理学进路下的国际经济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张能全;刑事诉讼生态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刘津慧;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8 何挺;现代刑事纠纷及其解决[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莫文秀;《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杜健荣;卢曼法社会学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文彬;《申报》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妇女法律传播(1927——1937)[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保民;论民间法的价值[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向亮;“诉调对接”机制的现状及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崔心波;非诉讼纠纷解决制度与诉讼制度衔接问题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永灿;瞿同祖法律思想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庆鹏;我国非突发性环境损害救济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黄晓静;中美刑事不起诉权力制约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董芳宁;网络婚姻的法律规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李兴华;论药品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控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刘丽颖;《劳动合同法》的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星;习惯法与少数民族社会[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吴大华;论民族习惯法的渊源、价值与传承——以苗族、侗族习惯法为例[J];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3 喻晶;焦翔;;农村习惯法与现代法治[J];台声.新视角;2005年07期
4 张志芳;;习惯法刍议[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5 高其才;;探寻秩序维持中的中国因素——我的习惯法研究的过程和体会[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03期
6 高军;;试论习惯法及其适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陈文辉;;浅谈黎族习惯法的特点[J];琼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吐尔洪·阿吾提;;少数民族习惯法及其社会功能[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3期
9 欧阳文东;肖静;;民间习惯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翁一飞;;应重视国家法与民间法(习惯法)的互动[J];法制与社会;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斌;;盐业契约中的习惯法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2 王雪梅;;清代自贡盐业契约中习惯法实施的保障机制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林晖;;康德实践理性中的兴趣问题[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翟振明;;以人为本——对实践理性倒错的克服[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6 莫日根迪;;达斡尔族的习惯法[A];民族学研究第六辑[C];1985年
7 韩荣培;;水族习惯法的社会功能[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8 徐晓光;;神话、禁忌与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9 颜青山;;实践理性中的科学[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高其才;;瑶族的习惯法观念探析[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商学院经济学院 蒋华林;习惯法的前世今生[N];检察日报;2010年
2 许章润;“习惯法”的当下中国意义[N];法制日报;2009年
3 王金贵;从春节放假看习惯法的力量[N];检察日报;2006年
4 蔡海波;从“私了”看我国习惯法的现实意义[N];法制日报;2008年
5 杜宇 复旦大学法学院;表达与实践:当代刑法中的习惯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秋风;给土生土长的“习惯法”培土浇水[N];深圳商报;2004年
7 王拓;法学家PK法官[N];中国贸易报;2007年
8 张明华;法官司法实践理性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10年
9 阿吉拉则;昭觉构建多元化纠纷调解新机制[N];凉山日报(汉);2008年
10 侯才;“商讨理论”视野中的伦理[N];学习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晖;康德的实践理性中的兴趣问题[D];复旦大学;2003年
2 葛洪义;法与实践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李卫东;民初民法中的民事习惯与习惯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关锋;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俊珏;陈三立评传[D];苏州大学;2008年
7 陈迎新;刑事诉讼理性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李小波;论教师的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厉尽国;法治视野中的习惯法:理论与实践[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刘岩;论法律推理中的司法理性[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时锐;海南黎族习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董朝阳;藏族赔命金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冲突与调适[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唐新林;论习惯法的意义[D];四川大学;2004年
4 范景萍;认真对待习惯法[D];四川大学;2007年
5 王旭;清代内蒙古土默特地区地租佃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黄民;论本土资源的现代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于现忠;关于我国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几点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曾思平;清代以来岭南地区瑶族习惯法初探[D];暨南大学;2002年
9 董红启;18—19世纪初俄国农奴农村习惯法[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偶芳;“人与自然是兄弟”——对云南丽江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文化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24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2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