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出生前侵害侵权法救济的根本障碍及体系克服——以德国司法实践与学说论争为借鉴

发布时间:2018-11-17 12:11
【摘要】:在我国,出生前侵害的救济是侵权法上的一个重要难题,其难点在于胎儿不具有权利能力。比较法上美国和德国对于该问题的解决,系从对出生后的人受到的损害予以救济的角度展开具体制度的构建。德国法系国家关于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的规定,使得出生前侵害在进行具体的侵权法制度构建时存在一定的障碍,尤其是不能满足侵害前状态先于侵害行为和侵害结果出现的要求,因而并不能圆满地完成对于出生前侵害予以救济的任务。只有至少在侵权法领域赋予胎儿权利能力,才能够克服以上障碍。胎儿已经具有了获得部分权利能力的前提条件。虽然胎儿不具有作为人格核心标志的自由意志,不能作为人格对待,但是在出生前已经具有了生命、身体等部分人格特性,具有了人的尊严,应当被作为准人格对待。胎儿在其可以参与的法律范畴内具有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能力,应当被赋予部分的具体权利能力。
[Abstract]:In our country, the remedy of prenatal infringement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tort law, and the difficulty is that the fetus has no right ability. In comparative law, th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is to build a specific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ief to the damage suffered by the person after bir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German legal system about the right capacity begin at birth, which make the pre-birth infringement have some obstacl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fic tort law system. Especially, it can not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tate before the infringement and the result of infringement, so it can not complete the task of giving relief to the abuse before birth. These obstacles can be overcome only if fetal rights are empowered at least in the area of tort law. The foetus already has the precondition that obtains partial right ability. Although the fetus does not have the free will as the core mark of personality, it can not be treated as personality, but it has som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ife, body and so on before birth, and has human dignity, and should be treated as quasi-personality. Foetus has the ability to be the subject of legal relationship in the scope of law in which it can participate, and should be endowed with part of the specific right capacity.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媒体侵权与媒体权利保护的司法界限研究”(项目编号:12BFX08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51.6;D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立新,王海英,孙博;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J];法学研究;1995年02期

2 杨立新,袁雪石;论人格权请求权[J];法学研究;2003年06期

3 马俊驹;;民法上支配权与请求权的不同逻辑构成——兼论人格权请求权之独立性[J];法学研究;2007年03期

4 刘召成;;部分权利能力制度的构建[J];法学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尤佳;;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护——以对人肉搜索行为的民法规制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王松;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兼评《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行燕舞;论反不正当竞争请求权——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欧阳文东;肖静;;民间习惯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王凤民;;性骚扰相关法律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祝建军;;德国法对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规制[J];中华商标;2008年09期

9 祝建军;;美国对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规制[J];中华商标;2008年12期

10 张蓉;试析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意思自治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丽莉;;从范曾名誉权案看名誉侵权的构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先芸;王海凤;;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的抗辩[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二部分)[C];2011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崔雪丽;;隐私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及其解决[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刘国涛;;权利能力与未出生者法律地位[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7 林纯青;;论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性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长兴;;环境损害的概念[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姚茂国;;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国家赔偿中的立法必要[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10 王利民;;中国民法现代化问题辨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夏雪;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姚远;技术标准下的专利联盟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单平基;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许俊强;目的港受领迟延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曹文娟;我国农民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孙超;应收账款融资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锋;人格权请求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丁勇;私法上的违法建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t

本文编号:2337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37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a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