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我国大众传媒隐性采访的法律与道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9 12:07
【摘要】:大众传播伴随着社会转型,必然面临大量需要进行舆论监督的社会民生事务。作为一种能有效还原真相的采访手段,隐性采访以其特殊的优势受到了大众传播从业人员和受众的广泛青睐。然而,由于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的采访特性大相径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很容易引发一些道德与法律的问题。大众传播从业者应在坚持新闻真实原则基础上,注意规避法律禁区,在隐性采访中趋利避害,恪守大众传播职业道德,从而推进大众传播事业法治规范化进程。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mass communication is bound to face a large number of social and livelihood affairs that need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As an effective way to restore the truth, recessive interview has been widely favored by mass media practitioners and audiences for its special advantages. However, beca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plicit interview and explicit interview are very different, it is easy to cause some moral and legal problems in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news truth, mass media practition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ircumventing the forbidden zone of law, seeking advantages and avoiding disadvantages in recessive interviews, abiding by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mass communication, and thus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standardizing the rule of law in the cause of mass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860220)
【分类号】:D920.0;G20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继光;刘鸿;;论体验式采访[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阴雨永;;典型报道与新闻失实[J];东南传播;2006年08期

3 顾理平;论隐性采访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3期

4 靖鸣,刘锐;记者招待会的功能和作用[J];改革与战略;2004年02期

5 李华;蒙晓阳;;隐性采访的合法界限[J];河北法学;2006年02期

6 乔云霞,胡连利;中国新闻舆论监督从业人员的现状调查分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黄燕;;隐性采访的法律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彭拥兵;;完善公安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思考[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马凌;美国建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形成——杰斐逊与汉密尔顿之争的另一个侧面[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陈亦骏;后新时期国内新闻舆论监督研究述评[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姜德锋;;新闻报道 也应强调“程序正义”[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健;新闻自由与经济自由的和谐与悖谬[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春霞;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传媒自律[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晓;试论传媒与司法的冲突和整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文雪梅;论隐性采访与有关的法律道德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赵晖;论电视述评的传播符号和话语系统[D];河北大学;2003年

5 杨现钦;试论我国现阶段的新闻职业道德[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门晓燕;唱好电视新闻节目的“重头戏”——央视新闻频道整点新闻之深度报道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7 阳小芳;中美新闻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刘世伟;新闻报道与司法的冲突与协调[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王进;论隐性采访及其侵权问题[D];河海大学;2005年

10 汪苑菁;论对突发事件的报道[D];广西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途;隐性采访的技巧与人文关怀[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峻;“隐性采访”应重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J];新闻实践;2004年07期

2 韩放;;隐性采访的限制及抗辩[J];记者摇篮;2006年08期

3 顾理平;论隐性采访的法律困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齐文华;;隐性采访——戴着镣铐的舞蹈——浅析隐性采访引发的道德和法律问题[J];记者摇篮;2006年09期

5 王亚玲;;隐性采访的法律思考[J];青年记者;2010年02期

6 马乐,赵新艳;浅谈隐性采访的媒介自律与法律限制[J];新闻知识;2004年04期

7 顾迎;赛序献;;隐性采访适用的范围和法律限制[J];新闻导刊;2000年04期

8 徐国源;;隐性采访及其法律问题[J];新闻导刊;2002年06期

9 魏公铭;周莹;;隐性采访中的法律限制和伦理原则[J];新闻前哨;2007年07期

10 朱磊;;新闻“隐性采访”法律问题初探[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周士君;“发泄公司”擅闯法律禁区[N];检察日报;2003年

2 赵傲莉;记者在隐性采访中的自我保护[N];中华新闻报;2008年

3 洪丹;记者暗访与法律的纠葛[N];南方日报;2010年

4 周士君;向“人体沙包”游戏亮红牌[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文雪梅;论隐性采访与有关的法律道德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王玉茹;论隐性采访的道德与法律的双重制衡[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42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42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a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