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目的条款之法理基础及表述技术
[Abstract]:In our country, most laws have set up legislative purpose clause in the first article.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clause is the specific form of law that the legislator begins with "for" or "for", and uses standardized statements to express the purpose of the whole legal tex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and the form and content.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rational attitude of dividing the provisions of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into two parts. If it is not necessary to set up, it should not add to the picture; if it needs to be set up, it should have an accurate orientation of its function.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clause should be the choice of the direction of legislative activity, the effective way of legislative argumentation, the important standard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the norm guide of citizen abiding by the law.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clause,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legislation, and ultimately help to achieve the "good law" governanc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clause expression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10-0505) “985工程”南开大学法学学科建设项目(951014)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玛蒂尔德·柯恩;杨贝;;作为理由之治的法治[J];中外法学;2010年03期
2 于洪君;论法的理解与法制[J];外国法译评;1994年03期
3 童之伟;;立法“根据宪法”无可非议——评“全国人大立法不宜根据宪法说”[J];中国法学;2007年01期
4 冯军;;论《刑法》第133条之1的规范目的及其适用[J];中国法学;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5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10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寿平;刘毅;;构建诚信制度与践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朱全景;;论检察机关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单民;上官春光;;多重视角中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杨迎泽;朱全景;;和谐社会、法律监督与检察官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威;;美妙的天籁——黑龙江流域三小民族民歌比较研究[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9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解锟;英国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5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贵君;韩维中;王飞;;醉酒驾车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J];法学杂志;2009年12期
2 刘明祥;;有必要增设危险驾驶致人死伤罪[J];法学;2009年09期
3 梅传强;胡江;;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分类分析[J];法学;2009年09期
4 于志刚;;危险驾驶行为的罪刑评价——以“醉酒驾驶”交通肇事行为为视角[J];法学;2009年09期
5 叶良芳;;危险驾驶罪的立法证成和规范构造[J];法学;2011年02期
6 周详;;民生法治观下“危险驾驶”刑事立法的风险评估[J];法学;2011年02期
7 曲新久;;醉驾不一律入罪无需依赖于“但书”的适用[J];法学;2011年07期
8 杨兴培;;从醉驾入罪看如何消弭法治分歧[J];法学;2011年07期
9 谢杰;;“但书”是对抽象危险犯进行适用性限制的唯一根据[J];法学;2011年07期
10 张明楷;;危险驾驶的刑事责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振福;对“执法产业”现象的理性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付子堂;法律正义引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崔广平;“满足人的需要”的法律价值概念质疑[J];河北法学;2002年01期
4 郑剑颖;;浅析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以宪法上的表达自由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5 吕世永;;法律监督的法价值初探[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4期
6 张文国;李国亮;;浅谈法的价值及其与人性的关系[J];现代商业;2011年17期
7 姜华;驳“恶法亦法”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8 陈国华;再论法的价值[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5期
9 李银香;探析法的精神:正义[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崔巍;法的价值再认识——从政治经济学说起[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阿计;;推进立法改革 走向“良法之治”[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2 项冶平;;立法技术要论[A];1997年政府法制研究报告[C];1997年
3 项冶萍;费文婷;罗长青;;政府规章立法技术规范研究[A];2006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6年
4 汤恩婧;;试述在地方立法中如何充分运用合理论证的立法技术[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立民;高s,
本文编号:2355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55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