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美国死刑有效辩护制度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8-12-11 03:59
【摘要】:刑事被追诉人辩护权的最终实现往往依赖于律师的法律素养、执业水平等因素,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规制和救济途径,我国死刑案件的辩护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对美国死刑案件有效辩护制度进行研究,阐明美国法院是如何通过无效辩护之诉与《美国死刑案件有效辩护指导纲要》所确立的辩护标准来维护死刑案件被追诉人的辩护权,以供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时借鉴。
[Abstract]:The ultimate realization of the right to defense of criminal prosecution often depends on the legal literacy of lawyers and the level of practice. Due to the lack of necessary legal regulation and remedy the defense effect of death penalty cases in China is not ideal. The author studies the effective defense system of death penalty c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American courts protect the right of defense of persons prosecuted in death penalty cases through the pleadings of invalid pleadings and the defense standards established in the guidelines for effective Defense of death penalty c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f China to formulate relevan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for reference.
【作者单位】: 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BS24)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146号)
【分类号】:D971.2;DD9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亮;张敏;邓文;;新时期实践宽缓刑事政策的制度设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奚玮;黄海龙;;论被害人参与疑罪不诉程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刘威;;法院变更起诉罪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3 谢佑平;江涌;;论我国以人为本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应有结构——科学发展观的刑事司法解读[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4 方凡佳;;从程序价值看我国刑事诉讼中重复追诉问题[J];才智;2009年18期

5 胡之芳;唐元华;;论我国量刑证明标准的构建[J];武陵学刊;2011年02期

6 王迎朝;;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之抉择——对“佘祥林案”和“辛普森案”的对比分析[J];沧桑;2008年06期

7 董伟华;;试析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J];沧桑;2009年02期

8 管锋;;论刑事预审在我国的构建[J];沧桑;2009年02期

9 杨鹏举;;论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司法裁判的介入[J];沧桑;2009年03期

10 贺国瑞;;试论刑事诉讼和解职能[J];沧桑;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龚培华;秦新承;;检察环节律师辩护权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王永杰;;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程序与社会正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聂施恒;美国检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U,

本文编号:2371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71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3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