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讼”之理想与“健讼”之现实——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悖论的反思
[Abstract]:There are two different views on whether the ancient society of our country is "without litigation" or "healthy litigation". The "concept of no litigation" i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ideal of the ruling class to pursue harmony, while the "view of healthy litigation" is analyzed from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data. It may be biased to make any judgment on the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through trial or mediation is the result of many factors, and there is no necessary connection with "good litigation" and "healthy litigation". As a normal phenomenon in the existence of society, litigation can adjust and restore the social order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ruling by rules. Therefore, peopl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litigation and trial.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D909.2;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业新;;明清时期皖北地区健讼风习探析[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2 牛杰;;宋代好讼之风产生原因再思考——以乡村司法机制为中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夏秀渊;“无讼”文化探析[J];抚州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4 吴勇;传统无讼思想的产生及其历史根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5 侯欣一;;清代江南地区民间的健讼问题——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J];法学研究;2006年04期
6 赵海永;;功利性特质:传统无讼文化的核心解读[J];前沿;2008年01期
7 王忠春;;无讼的“理由”——来自传统社会官员对诉讼成本的社会考量[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陈景良;讼学、讼师与士大夫──宋代司法传统的转型及其意义[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陈玉心,赵岚;清代健讼外证——威海卫英国法庭的华人民事诉讼[J];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03期
10 许怀林;宋代民风好讼的成因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杰;;宋代好讼之风产生原因再思考——以乡村司法机制为中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苏亦工;;公正及公益的动力——从《未能信录》看儒家思想对清代地方官行使公共职能的影响[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3 蔡敏;;浅议宋代的配刑[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4 田志光;;21世纪初(2001~2008年)宋代法律史研究趋向述评[J];研究生法学;2009年04期
5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知识智慧——法律解释的知识形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吴佩林;;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与研究为中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武飞;;衡平司法与和谐社会建设[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8 刘冰雪;;明清讼师及讼学文献研究[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1年03期
9 陈景良;;宋代“法官”、“司法”和“法理”考略——兼论宋代司法传统及其历史转型[J];法商研究;2006年01期
10 尤陈俊;;清代简约型司法体制下的“健讼”问题研究——从财政制约的角度切入[J];法商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郭艳艳;宋代赦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唐峰;纠纷和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龚汝富;明清讼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玉麟;《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运行现状之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周佳怡;中国律师职业的历史变迁及现状问题评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邓晓飞;宋代商税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刘本栋;五代至北宋初期刑部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段星宇;国民政府时期民事调解制度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凝凯;宋代亲属间民事争讼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莎;从法律层面看宋代妇女再嫁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红;清代的调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魏书英;皇权体制下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文慧;威海:殖民现代的失败,,祸兮?福兮?[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忠;老鼠与黄猫儿的官司[J];读书;1999年06期
2 陈景良;崔述反“息讼”思想论略[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曹智;中国传统民事诉讼之考证[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雷家宏;从民间争讼看宋朝社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赵晓耕;两宋法律中的田宅细故[J];法学研究;2001年02期
6 王志强;《名公书判清明集》法律思想初探[J];法学研究;1997年05期
7 韩国磐;;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J];历史教学;1958年08期
8 李荣忠;清代巴县衙门书吏与差役[J];历史档案;1989年01期
9 张晋藩;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通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03期
10 陈景良;讼学、讼师与士大夫──宋代司法传统的转型及其意义[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箭;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2 王璇璇;;晋商传统文化的法律理念探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3 王方玉;;论闽南文化特质对地区法治建设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刘学灵;论法律文化[J];社会学研究;1988年01期
5 姚俊廷;论法律文化的物质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2期
6 刘康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以无讼为视角[J];理论观察;2006年02期
7 李功国;冯生成;;文化软实力与法律文化[J];新东方;2008年12期
8 侯 纯;中西礼、法之间的语境差异[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文化学刊》投稿须知[J];文化学刊;2011年02期
10 田成有;理解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几个向度[J];政治与法律;199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郝铁川 教授;东方法律文化的转型[N];检察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李杰;漯河社区文化丰富多彩(科教法律文化卫生四进社区播洒文明)[N];人民日报;2002年
3 高宏亮;我市第二次举办历史文化讲座[N];太原日报;2007年
4 喻中;法律文化传统与传统法律文化[N];社会科学报;2001年
5 姚怀亮;“秦风楚韵”探析(三)[N];商洛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洪慧贞;朱谦之文化哲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15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1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