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等”还是“齐一”——浅谈中国法律史研究资料之价值
[Abstract]:Since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legal history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istoriography, the older scholars have used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western empirical historiography for reference. It has formed the consensus that all kinds of research data have clear value difference and so on. In recent years, the tendency to unify the value of all kinds of research 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legal history research in China may hinder the pursuit of "seeking truth" by legal historiography. The emergence of this phenomen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searchers' post-modern view of history,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of simply looking for material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oblems and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of seeking too much novelty and wonder. The key to recounting the "common sense" of the poor value of research materials is to admit that in the study of legal historiography, orthodox history, anthologies, memorabilia, etc., should be lower than decrees and decrees,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judicial files, case compilations, family laws and clan rules, and country conventions. Local chronicles, deed genealogy, political books, court master's secret books, daily books, etc., should be higher than wild history notes, literary works, and so on. On this basis, young researche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common and physical data, fully examine and flexible use of new data.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2 欧阳健;罗贯中研究三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冯青来;王坤庆;;我国教育学学科原创性缺失的文化解说[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孙勇才;余英时与中国现代学术典范之构建[J];河北学刊;2005年02期
5 王学典;;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重塑[J];历史研究;2007年01期
6 李伯重;20世纪初期史学的“清华学派”与“国际前沿”[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蔡燕;;儒家化的隐逸与任侠:盛唐山水田园诗与边塞诗的文化精神[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景海峰;中国文化形象的世纪性转折[J];齐鲁学刊;2005年01期
9 任东波;;“欧洲中心论”与世界史研究——兼论世界史研究的“中国学派”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10 张仲民;;“讲故事”的文化史研究——读《档案中的虚构》[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景海峰;;中国文化形象的世纪性转折[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霞;人学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云知;李绿园的创作观念及其《歧路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立新;刑事诉讼平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凌郁之;走向世俗[D];复旦大学;2005年
5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6 刘朝谦;中国古代的技术与诗[D];四川大学;2005年
7 黄勇;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扬眉;方法论视野中的“古史辨”派[D];山东大学;2005年
9 李菁;南宋四洪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杭春晓;温和的渐进之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林轩;略论明清小说中的弃儒从商现象[D];湘潭大学;2004年
2 何凯文;关于“李约瑟难题”合理性的讨论及其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巧玲;唐代小说的史料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卜登科;论李可染山水画的“有我之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王海涛;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八十年代历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6 刘洋风;矛盾中的萌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伍雪平;“三言”、“两拍”叙事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曹金玲;走向审美的人生[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段金生;调适与冲突[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刘海涛;“三言”“二拍”中的商贾小说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忠明;制作中国法律史:正史、档案与文学——关于历史哲学与方法的思考[J];学术研究;2001年06期
2 高鸿钧;;无话可说与有话可说之间——评张伟仁先生的《中国传统的司法和法学》[J];政法论坛;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旭南;;法学方法多样化在中国法律史教学中的适用[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编者前言[J];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侯欣一 南开大学法学院;历史视野下的新中国法律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赵晓耕;关注传统法律的精神意蕴[N];人民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蒋安杰;以法律职业为目标导向是法学教育的出路[N];法制日报;2009年
4 雨田;中国法律史学界的“但丁”:梁启超[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牟玉华;先秦儒家法律用语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56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5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