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来源
本文关键词:论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来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2年
论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来源
刘紫琪
【摘要】:不真正不作为犯是刑法未明确规定的犯罪类型。19世纪开始,学界开始关注并广泛讨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相关问题,但直到今天,不真正不作为犯仍旧是刑法学争论的问题之一。作为义务作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着不作为犯的成立范围和处罚根据。由此可见,确定合理的作为义务来源,有利于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和社会保护机能的有效协调发挥。本文在分析作为义务来源的相关理论和学说的优劣基础上,提出应该以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为切入点,以诱因为依据,进行作为义务来源的研究。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界定。首先,笔者从作为犯和不作为犯的界分标准出发,介绍了不真正不作为犯名称的由来。其次,笔者在分析评价中外著名学者对作为义务的概念界定基础上,提出作为义务是行为人负有的实施一定的积极行为,以防止构成要件结果发生的法律义务。作为义务的性质只能是法律义务,而不包含道德义务。再次,笔者通过介绍作为义务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之间的联系,得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判断必须纳入作为义务要素,作为在因果进程中起到的是闸门作用。 第二部分,德日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的相关学说。德日学者对于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来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笔者在这部分着重考察了相关学说,较细致的介绍了作为义务的形式来源说和实质来源说,并在介绍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第三部分,我国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来源的学说。在这部分,笔者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在吸收德日优秀理论成果之上进行的理论创新,也是围绕着作为义务的形式来源说和实质来源说展开介绍。通过学说考察,笔者发现作为义务的形式来源有弱化趋势,作为义务实质来源的探究呈现出四条不同的路径。 第四部分,笔者对于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的观点,本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首先,笔者明确了界定作为义务来源的路径,认为应该以不真正不作为犯危险因果进程的诱因为支点,从不作为的原因力出发,来探求作为义务的来源。其次,笔者提出根据因果进程发生的诱因不同,将作为义务的来源区分为先行行为、合作式的危险前行为以及法益对不作为人依赖性的保护关系。 第五部分,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法定化。本部分在分析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对作为义务进行法定化,以进一步明确作为义务的来源和根据。作为义务的法定化包括作为义务的立法法定化和作为义务的司法法定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51.6;D931.3;D9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竹梅;论不作为犯罪的构成[J];当代法学;2003年05期
2 冯金银;论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J];当代法学;2003年12期
3 刘士心;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等价性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2004年03期
4 李金明;;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及其在不作为犯中的运用[J];河北法学;2008年12期
5 尹彦品;;不纯正不作为犯义务来源之界定[J];河北法学;2009年07期
6 刘彩灵;论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J];洛阳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霍晓媛;;略论我国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年01期
8 李东辉;陈超凡;;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实质作为义务[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陈兴良;犯罪不作为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05期
10 刘斯凡;;论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法定性[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樊华中;论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魏学涛;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庆辛;;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李川;张飞虎;;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等价性的判断标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仇艳艳;田野;;等价生命的尴尬境地——探讨等价生命换取行为在我国的法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许发民;徐光华;;罪刑法定视野下的禁止类推之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7 温文治,陈洪兵;对重婚罪的重新解读——兼对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之利弊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卞建华;王睦冲;;论污染环境犯罪中的严格责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南;郭文;;环境监管失职罪因果关系探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汪海燕;;林权改革视域下盗伐林木罪犯罪客体的反思[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罗庆群;;论刑事庭审证据裁定对检察公诉权的制衡——以刑事审判认证为视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时芳运;;论纯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问题[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9 郭俊峰;;以社会危害结果判定危险物品肇事罪与非法制造爆炸物罪的定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10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云鹤;论关于海盗的国际法规则及其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许璘哲;网络虚拟财产为盗窃罪对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席晓鸣;论刑民交错现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崔海霞;权利行使过程中的敲诈勒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余家恺;组织犯的诠释基础与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谢丽莉;论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曾德伟;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嘉杰;商业贿赂司法解释若干问题评析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文远,李晓龙;论不作为犯中的先行行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2 黎宏;“见死不救”行为定性的法律分析[J];法商研究;2002年06期
3 刘士心;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等价性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2004年03期
4 许成磊;先行行为可以为犯罪行为[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5 李学同;论不作为犯罪的特定义务[J];法学评论;1991年04期
6 黎宏 ,大谷实;论保证人说(上)[J];法学评论;1994年03期
7 李居全;浅议英美刑法学中的行为概念——兼论第三行为形态[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8 张婧;;法律行为:我国刑法中作为义务类型的合理性质疑[J];河北法学;2008年07期
9 冯晓爱;中日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根据之比较[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车浩;;假定因果关系、结果避免可能性与客观归责[J];法学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慧娟;《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刑法边缘性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向开林;不作为犯罪之作为义务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蔡筱波;中国司法解释制度的法理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庄广彦;司法解释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平;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新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高博;不真正不作为犯故意中的认识要素解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林维;不真正不作为犯的量刑问题研究——以交通肇事中的故意杀人罪为切入点[J];法商研究;2005年03期
4 赫荣平;浅论不真正不作为犯立法[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5 杨红兵;罪行法定原则视野下的不真正不作为犯[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6 刘艳红;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类型及其适用[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03期
7 王树平;;简析大陆法系的不真正不作为犯概念[J];法学杂志;1991年06期
8 赫荣平;不真正不作为犯概说[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马克昌;刑法中行为论比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徐泽春;论不真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志坚;;个案裁判规范之构建是司法裁决证立的关键[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西南政法大学 牛牪 任海涛;[N];检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金明;不真正不作为犯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佳音;不真正不作为犯等价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吴楠楠;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依据和处罚范围[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琨;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等价性研究[D];烟台大学;2013年
4 宋晓龙;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D];湘潭大学;2009年
5 卢胜环;罪刑法定视野下的不真正不作为犯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王庆秀;不真正不作为犯之作为义务来源新论[D];山东大学;2013年
7 孙楠;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紫琪;论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来源[D];山东大学;2012年
9 李东辉;不真正不作为犯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段凤丽;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的来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6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6150.html